水利水电工程盾构施工技术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庞晓敏

142732198507140423

摘要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中盾构施工技术,通过对其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的详细分析,全面阐述了该领域的关键要素。首先,论文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盾构施工的基本原理,深入剖析了其施工过程中的核心机制。其次,通过对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的系统阐述,明确了在实际工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技术细节,为实施过程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系列优化策略,包括全面规划设计、盾构机设计及材料的优化选择、采用盾构施工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持续监测与评估,旨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盾构施工;工艺流程;技术优化

正文


水利水电工程盾构施工的基本原理

    土压平衡原理是指在盾构机前部设置的控制室内,通过调节压力控制系统,使掘进面前后的土压保持平衡状态,防止地下水和泥浆涌入,保障施工环境稳定。其次,开挖面稳定原理强调在推进过程中,利用盾构机的刀具和掘进头对地层进行局部挖掘,同时通过在尾部设置的支撑结构来维持掘进面的稳定,避免地层塌方和断裂现象的发生。在实际施工中,还需根据地质条件、施工环境等因素,采用相应的土压平衡控制策略和支护方式,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此外,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还需对盾构机的设计和选用进行精细化考量,包括合理匹配推进速度、刀具类型等参数,以及根据地层特性选择合适的泥浆和支护材料,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盾构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二、水利水电工程中盾构施工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

(一)工艺流程

  预处理阶段是施工的起点,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勘测和准备工作,包括地质勘探、环境调查等。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其次,盾构掘进阶段是施工的核心环节,盾构机械通过推进机构实现地下隧道的开挖和推进。在这一阶段,土压平衡控制系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节控制室内的压力,保持前后土压的平衡,防止地下水和泥浆涌入施工现场,确保掘进过程的稳定[1]

接着,土压平衡调节阶段需要根据地层变化及时调整土压平衡控制系统的参数,保持施工环境的稳定,避免地层的塌方或者断裂。这个阶段需要高度的技术熟练度和丰富的经验,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尾水处理阶段是为了清理和处理掘进过程中产生的泥浆和废水,保护环境不受污染。通过分离和过滤等技术手段,将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同时将泥浆进行回收或者安全处置。

最后,支护阶段是保证隧道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地质条件和盾构掘进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和材料,对隧道进行加固和保护,确保施工完成后的安全和稳定。

(二)技术要点

    首先,要根据地质情况合理选择盾构机型和刀具类型,确保其能够有效适应地层特性,提高施工效率。其次,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土压平衡系统,保持前后土压的稳定平衡,避免地下水和泥浆涌入工作面,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此外,及时调整盾构机的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以适应地层的变化,确保掘进面的稳定性。同时,在尾部的支护结构设计上,应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材料,保证隧道的安全稳定。最后,要加强对尾水的处理和排放,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确保施工过程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2]

三、水利水电工程盾构施工技术优化策略

(一)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

在施工前期,必须对工程的整体布局、地质情况、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首先,要充分了解施工地的地质特征,包括岩土类别、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等,以便合理选择盾构机型和刀具类型,提前预判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其次,需要考虑工程的整体布局,包括隧道线路的走向、交叉口的设置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推进和安全运行。同时,还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对盾构施工的影响,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构筑物、邻近建筑物等因素,提前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此外,全面的规划和设计还需考虑工程的后续利用和维护,包括通风、排水、照明等设施的设置,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和维护。最后,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还应充分考虑环保要求,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二)优化盾构机设计和材料

   在盾构机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合理选择机型、尺寸和配置。不同地质条件下,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盾构机,例如土压平衡盾构机、混凝土压力盾构机等,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适应地层特性,提高推进效率。其次,在盾构机的关键部件和材料选用上,应选择高强度、耐磨、抗腐蚀等性能优异的材料,以保证盾构机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稳定运行。特别是刀具和刀盘等耐磨部件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盾构机的使用寿命和推进效率。同时,还要注重盾构机的智能化设计,引入先进的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提升施工的精准度和安全性[3]。另外,还需考虑盾构机的维护和保养,设计便于维修的结构,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处理设备故障,避免因设备问题导致的施工延误

(三)采用盾构施工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对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掌控和管理。通过传感器等设备采集地下环境、盾构机运行状态等数据,结合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并响应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施工安全。其次,盾构施工决策支持系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预设的算法,为施工人员提供实时的决策建议,例如调整盾构机的推进速度、调节土压平衡系统等,以适应地层变化和施工环境的变化,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分析,为施工人员提供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帮助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另外,采用盾构施工决策支持系统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管理,提高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施工的影响。

(四)盾构施工中持续监测与评估

    通过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盾构机的运行状态、土压平衡情况以及地下环境变化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监控系统传输到控制中心,为工程管理人员提供实时的信息反馈。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如土压过大、盾构机运行不稳等问题,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持续监测也包括对施工质量的评估。通过定期对隧道内部的检测,如测量隧道断面尺寸、检查支护结构的完整性等,可以评估施工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还可以对隧道周边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施工活动对周边建筑物或地下设施造成影响。此外,持续监测与评估也包括对施工进度的跟踪和评估。通过与预设的施工计划相比较,及时发现施工进度的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工程能够按时完成。

结语

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盾构施工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分析,不仅深刻理解了其基本原理与工艺流程,也明确了关键技术要点。在优化策略方面,全面规划设计、盾构机设计与材料选择、施工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以及持续监测与评估,为施工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些策略的综合应用将为水利水电工程盾构施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提供重要指导,推动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辰,肖启栋.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分析[C]//辽宁省水利学会.辽宁省水利学会2022学术年会论文集.沈阳市水务局;,2022:3.

[2] 杨寿碧,何斌,段志伟.水利水电工程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2,12(05):173-175.DOI:10.19981/j.CN23-1581/G3.2022.05.053

[3] 程军.寒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J].智能城市,2020,6(04):186-1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