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姚海峰

142123197002280558

摘要

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行业的生命线,也是社会和公众的关切点。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必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从源头到终端,从设计到施工,从材料到设备,从检测到验收,全面控制和保障工程质量。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为提升建筑工程品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督;方法和途径

正文


引言: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还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甚至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建筑工程质量必须放在首位,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和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和环节,需要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作,形成一个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本文旨在从建筑工程管理的角度,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1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意义

良好的质量监督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筑工程质量取决于设计、施工、监督等各个环节的配合与协调。在这些环节中,质量监督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质量监督可以督促各参建单位切实履行质量职责,严格执行质量标准,从源头上控制质量风险。同时,质量监督也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质量问题,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加强质量监督,可以推动建筑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防范质量安全事故,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

2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2.1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领域,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建筑项目在实际操作中,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明显的缺陷。一些企业和项目团队为了追求速度和经济效益,往往忽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导致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例如,有些项目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标准,没有制定有效的质量计划和控制措施,没有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查和评价机制,没有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纠正措施,没有进行质量审核和改进[1]

2.2监督力度不够

监督是确保建筑质量的关键环节。但在中国,由于监督机构人力、物力资源的限制,以及部分监督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监督力度远远达不到预期。此外,某些地方存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使得监督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例如,有些监督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频率进行现场检查,没有及时发现和反馈质量问题,没有严格执行惩罚和奖励制度,没有有效地监督整改和验收工作。有些监督人员甚至与施工方勾结,为了获取利益,对质量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故意降低质量要求。

2.3技术与设备更新缓慢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建筑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但在一些企业和项目中,由于经济考虑或其他原因,仍然沿用老旧的技术和设备,这无疑增加了质量问题的风险。例如,有些企业和项目没有及时引进和应用新的建筑材料,新的施工工艺,新的检测方法,新的质量管理软件等,导致工程的质量水平和效率低下。有些企业和项目没有定期检查和维护施工设备,没有及时更换和升级设备,导致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下降,甚至发生故障和事故。

3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分析

3.1完善质量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制度,是加强质量监督的基础。首先,应建立健全质量监督责任制,明确定义各级质量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职责权限,实现监督工作的纵向贯通。需要制定明确的质量监督责任制文件,规定不同级别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义务,并对应不同岗位设置具体的质量监督标准、操作规范等,保证监督工作细致化。同时,要加强督导检查,评估各级监督部门和人员的监督效果,建立奖惩机制。其次,要制定规范的质量监督工作规程,使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监督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开展监督活动。工作规程应覆盖质量监督的全过程,规定监督准备、实施、反馈、改进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方法、要求,确保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和制度化。最后,要加强质量监督人员的资格管理,进行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保证监督人员具备监督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建立监督人员资质审查制度,定期组织岗位技能培训,进行工作绩效考核,促进监督人员专业能力的持续提高。只有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才能使质量监督工作系统有效开展[2]

3.2加强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一是要全面贯彻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对工程材料的采购、生产、入库全过程实施严格的质量检验,杜绝任何不合格材料流入工地和进入施工。要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资质审查和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一旦发现问题全面追溯责任,并记入供应商不良记录。二是要强化过程质量管控,通过完善的质量责任制约束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责任人。要建立严密规范的操作流程,设定质量管控检查点,实行每道工序质量巡查制度,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处理。三是要加大施工现场过程监控力度,严格制定操作规范并进行全天候监督,严禁任何违规作业行为。要指定专人进行作业全过程监督,防止工人偷工减料、材料替换等违规操作。加强过程全面监控,从源头抓质量,能大大减少和避免质量隐患的产生。

3.3开展质量监督检查

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全面的质量监督检查。检查前,监督部门要科学合理制定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对象、内容、方式、时间等,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并严格保密,避免被检查方提前准备应对。检查中,要先通过查阅资料、质量记录等方式开展文档检查,再采取视察现场、抽查产品、询问作业人员等方式开展全面的质量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要深入调查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责任调查和归属分析。检查后,检查组要认真总结各类问题的产生原因,针对共性问题和多发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长期整改措施,并将检查结果报告上级部门。同时,要被检查方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果进行验收。质量监督检查既能发现问题,也有利于提高各参建方对质量的重视程度。

3.4严肃质量事故责任

一旦发生质量事故,必须迅速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严肃问责。事故调查组要对事故进行全面调查,收集证据,深入调查直接责任人和对应监管失职人员的责任。要依法对肇事者给予处分,对于重大质量事故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事故调查组要根据事故原因和责任划分结果,制定详尽的整改措施方案,限期整改并组织专项验收。整改结果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事故调查组还要持续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者继续严肃问责,绝不能让类似质量事故再次发生。只有进行责必问、久久为功的严肃问责,才能警醒各方高度重视质量问题。

3.5加强信息化建设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能极大提升质量监督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一是要构建完善的质量信息化监督体系,广泛采用传感器、二维码、RFID等技术实现质量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传输,并建立统一的质量信息平台,实现质量信息数据的存储、统计、分析、应用,形成信息化的质量监管闭环[3]。二是要大力推进质量监管业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质量信息进行关系网络分析、模型构建、质量预警等,实现对质量问题的预知和精准管控。三是要积极推动监督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政府监管系统的无缝对接,建立高效统一的质量监管协同机制。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使质量监管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结束语:总之,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意义重大而深远。这需要工程各参建方共同重视、密切配合,以工程质量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质量监督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建筑业的规范发展,打造更多优质建筑工程。

参考文献:

[1]何恺. 简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方法和途径 [J]. 大众标准化, 2022, (19): 13-15.

[2]郑洁. 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 [J]. 四川建材, 2020, 46 (05): 203-204.

[3]晏昕. 建筑工程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 [J]. 居舍, 2019, (30): 1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