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
关键词
水利工程;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
正文
水利工程中的河道堤防护岸工程对于保护河道的安全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因此,工程施工技术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探索。
1水利工程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的重要性
1.1防洪减灾
河道堤防护岸的建设和施工可以有效地保护河道两岸的土地、农田以及居民住宅等重要财产免受洪水侵袭。良好的堤防护岸工程能够承担起抵御洪水侵袭的作用,减少洪灾造成的破坏和损失。
1.2维护水资源安全
河道堤防护岸的施工可以保持河道的稳定和畅通,防止水流淘刷河底和河岸侵蚀,维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2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
2.1岸基处理施工技术
岸基处理是河道堤防护岸工程中重要的施工技术,它主要用于增加岸坡的稳定性,提高堤岸的抗冲刷能力,保护堤坝的安全。岸基处理施工技术包括护坡、治滑、坑槽处理和築基等方面。首先,护坡是岸基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岸坡的坡度、土质和水流速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护坡材料进行铺设。常用的护坡材料包括草皮、塑料网格等。护坡的施工要求牢固可靠,确保其能承受水流的冲击和侵蚀。其次,治滑是岸基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岸坡存在滑坡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常用的治滑方法包括设置护坡支护结构、注浆加固、地钉加固等。治滑的关键是确保岸坡的稳定性,防止因滑坡而导致的工程事故。此外,坑槽处理也是岸基处理的重要一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岸坡存在明显的沟槽或坑洼,需要对其进行处理。常用的方法包括填充、夯实和修复等。坑槽处理的目的是使岸坡表面平整牢固,减少水流冲击和侵蚀的影响。最后,築基工作是岸基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岸基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与築基的质量密切相关。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土质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进行築基。常用的基底材料包括砂石、碎石等。築基的质量要求牢固可靠,确保岸坡的稳定性和持久性[1]。
2.2坝面层施工技术
首先,坝面层施工技术是河道堤防护岸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用于增强堤防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并确保整个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坝面层施工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首先,选用适当的材料进行坝面层施工。常用的材料包括砂石、混凝土、聚合物等。在选择材料时,需考虑其抗冲刷性能、耐久性和环境友好性等因素。其次,进行坝面层施工的主要步骤是土工布铺设和固定。土工布可以有效增加坝面层的抗冲刷能力和稳定性。在铺设土工布前,需进行充分的平整和清理工作,确保施工基面的平整度和干净度。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将土工布铺设在基面上,并采取合适的固定方式,如使用铁钉、重物或其他固定材料。第三,进行坝面层的填筑和压实工作。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填充物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填充物的选择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根据需要进行分层填筑和逐层压实。在填充过程中,需注意控制填充层厚度、均匀性和密实度,确保填充层的质量。最后,进行坝面层的保护处理。保护层的施工可采用混凝土浇筑、铺砖、喷涂等方式。保护层能够有效防止水流的冲刷和侵蚀,并提高坝面层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3防渗施工技术
防渗施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岸坡、堤体或护岸结构内部发生坍塌或渗流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持久性。土工防渗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是防渗施工技术的基础,在河道堤防护岸工程中,常用的土工防渗材料包括防渗土、防渗膜、防渗带等。防渗土通常采用具有较好的黏结性、抗渗透性和抗冲刷性能的黏土;防渗膜一般选择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密度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防渗带则常用于连接不同材料之间,起到阻隔渗漏的作用。在选择和应用土工防渗材料时,需要考虑工程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确保其与周围环境的兼容性和工艺可行性。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土工防渗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例如防渗膜的厚度、接缝处理等。其次,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例如防渗膜的焊接、贴合、固定等。对于大型工程,还需要采取适当的施工顺序和分区施工,以确保施工效果和工程安全。此外,防渗施工技术中还需要考虑到与其他工程部分的衔接和配合。例如,在与土石方工程相接部位,需要进行密实处理,确保无空隙和渗漏可能;与护岸结构相接部位,需要进行严密的连接和密封处理,以避免渗水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工程部分的协调配合,提高整体工程的完整性和防渗性能。
3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3.1设计合理
首先,确定岸坡的坡度。岸坡的坡度是指岸坡与水平面的夹角,它影响到岸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设计时需要根据河流的水流速度、水位变化、土壤类型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坡度。一般来说,河道的主导堤坡通常选择较缓的坡度,以提高岸坡的稳定性和抗冲蚀性。其次,确定岸坡的坡比。岸坡的坡比是指岸坡的高度与底宽的比值。不同的工程项目和地质条件下,坡比的选择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坡比应该足够小,以保证岸坡的稳定性。特殊地质条件下,如土质松软或存在高水位时,需采取适当的坡比,增加岸坡的抗滑稳定性。然后,确定岸线曲面。岸线曲面是指从堤防顶端到河床之间的连接线所形成的曲面。岸线曲面应该合理设计,以保证河道水流的畅通和防止河床侵蚀。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河道的水位变化、泥沙运动规律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曲线设计,使得水流能够均匀分布并减少堤坝与水流的阻力[2]。
3.2施工过程控制
在开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准备工作。勘察主要包括对地质地貌、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进行调查,以便确定施工时的具体措施。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区域、搭建施工设备、放样、测量控制点等,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施工过程中还应注重浇筑顺序和技术要求的控制。对于分段施工的情况,应确定好分段界限,保证各个段的施工质量和连续性。在浇筑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浇筑速度、浇筑厚度和温度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3.3质量检测
首先,对于材料的质量检测,需要采取相应的抽样测试和实验验证。对于使用的建筑材料,如石子、块石和混凝土等,需要进行抽样测试,以检测其物理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例如,可以对石子进行粒度分析、块石进行强度测试和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等,确保所采用的材料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其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应涵盖关键指标。例如,在挖掘基坑时,需要检测挖掘深度、坡度和纵横坡比等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在摊铺材料时,需要检测摊铺厚度、均匀性和密实度等指标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在压实过程中,需要检测压实密度和压实效果等因素,以确保土体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3]。
结束语:
在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保障河道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注重技术培训,加强质量监控,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梁志杰.水利工程中河道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J].水上安全,2023(03):170-172.
[2]黄海涛.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治淮,2022(12):50-51.
[3]李福来.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2(15):197-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