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企业生态环保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杨有宏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

随着《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政府和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以提高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和强化环境保护的治理力度,在生态环保政策的约束之下,不管是对于社会公众,还是企业来说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中企业作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一大责任主体,更是需要其积极地去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环保管理工作。对于不少企业来说,在环保管理工作方面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他们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好内部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机制,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意识,始终秉承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的管理手段向实现企业的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协调发展。


关键词

企业生态环保管理;现状、问题、建议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是非常严重的。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之下,如何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项目经营管控深度融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企业生态环保管理现状

随着近年来企业在建项目数目不断增多,地域管理跨度不断加大。在原有公路项目基础上,城市综合体开发、新基建、铁路建设、砂石建材等多个业务领域也不断取得突破,高风险项目逐年增加,使我们不得不面临更加极端、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生态环保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同时结合企业新业态新领域中出现的新风险,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等上级单位关于生态文明思想重大决策部署,通过深化体系化管理,深度聚焦项目基层基础基本功,持续提升各级生态环保与生产经营之间的穿透和有效融合,持续加强科技化、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强化生态环保风险管控,守牢项目建设领域的生态环保底线红线,贯彻落实相关生态环境管理总体目标要求,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企业生态环保面临的管理问题

我国当前的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升,但在生态环保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树牢生态红线意识、生态环保发展理念还不够牢固,不利于企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思想上的敏锐性不够、“明责知责履责”上并落实到工作中还跟得不紧、督得不严。二是生态环保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履职能力还需提升。守牢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落实还有所弱化;职能部门之间在通力协作上还存在“梗阻”,影响企业自身环保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三是生态环保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整改不够彻底,对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四是环境保护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和施工管理措施方案落实不够有力,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企业自身的价值和企业信誉有进一步影响。五是环境保护标准化管理要求执行和费用规范投入还有差距,努力践行企业还不能够在长期的发展中持续履行社会责任。

3.新形势下企业生态环保管理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政治站位,牢固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有效防范重大生态环保风险。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清醒认识生态环保与生产经营发展的关系,提高生态环保预评价、生态环保设施设计等前置管理,有效防范重大生态环保风险;二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精神,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绿色发展。

(二)强化各级责任意识,明确责任抓主体,推动精准减污降碳。一是强化领导组织,提供坚强领导的组织保障,推动各级责任落实。二是突出考核奖惩,激发全员参与生态环保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专项行动,推动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

(三)狠抓风险防控能力,突出重点抓关键,强化管控成效。一是打牢“事前预防”根基,动态辨识评价风险管控清单,落实分级管控措施,改“单兵作战”为“联合行动”工作理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和攻坚克难的良好工作格局,完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生态环保责任链条。二是树立视重大事故隐患为事故原则,坚持清单化管理、动态化更新和闭环式整改原则,着力推动隐患治理由“事后整治”向“事前预控”转变。三是秉承个性问题一抓到底、动态清零,共性问题提级管控并强化监督,确保风险应控尽控、隐患应消尽消。

(四)深化制度体系建设,强化措施促落实,提升标准保障水平。一是继续强化项目体系化建设,重点加强“全员责任体系”、“教育培训体系”、“风险管控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应急能力体系”等“五大管理”体系建设,发挥制度体系建设的保障支撑作用。二是加大专项整治攻坚力度,强化制度措施落地执行,突出解决自查自纠“不想、不会、不细”,综合检查“不精、不专、不深”,整改环节“不严、不实、不准”问题。三是突出绿色环保发展的标准理念。特备是针对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项目,应积极沟通、合理优化排土场位置设置,充分考虑经济运距,合理增设土石消纳空间,降低工程造价,最大化的减少能源节约和落实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五)加强科技创新驱动,教育创新求突破,突出引领示范作用。一是强化科技兴安,积极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作业。强化项目风险数字化管理和标准化管控,深化安全监测和自动预报、预警机制,实现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风险隐患“一表清、一网控、一体防”新局面,强化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创效管理。二是突出学做结合,创新载体增强“渗透力”。突出以专题会、专项会等方式,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突出做好“学政策、转观念、知敬畏、提状态”专题教育方式,深化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的有效融合;突出典型引领,示范带动增强“影响力”方式,积极发挥示范创建引领作用,不断提升生态文明示范建设影响力。

(六)加强绿色智慧矿山建设,助力绿色砂石品牌打造和绿色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坚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色矿山”的理念,并贯穿于矿山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闭坑全过程;二是秉承实施清洁生产、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按照国家“绿色矿山”管控指标,突出临建和永久相结合,引进智能矿山解决方案,提升智能化设施装备应用。三是加快推进智慧矿山建设上,全面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四是积极融入社会,实现矿地和谐发展,实现企业得效益、人民得实惠、社会得生态的美好愿景。

综上所述,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企业在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生态环保管理机制,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法律法规标准、道德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发展的基础,提升企业在保护环境方面的社会责任观念,持续履行社会责任。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