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不断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党中央坚决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力量,其廉洁性和风清气正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整体社会治理体系的健全。就如何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本人结合工作实际,经过自身充分思考,将所思所想总结概括为“六个注重”,以下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
一是注重完善制度保障,发挥建章立制的基础作用。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包括明确的廉洁行为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承诺制度、权力运行制约机制等,要高度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将其作为贯穿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努力形成覆盖企业发展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度体系。一要在企业领导层面,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明确监督重点、压实监督责任、细化监督措施、健全制度机制,进而充分保障制度的贯彻执行。二要在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层面,建立完善详尽的工作规范,明确相关人员在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等方面的职责,并要求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制度。三要在普通职工层面,需出台制定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等规定,不断提升自我约束和廉洁从业的意识,使得企业运作更加高效。此外,还需注重制度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刚性执行和有效落实,通过规范建章立制,确保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有据可依,用“明规则”战胜“潜规则”,建立健全廉洁行为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权责清单和监管责任,加强制度落实与执行,确保廉洁文化建设形成自上而下的规范体系。
二是注重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当前,国有企业腐败问题禁而不绝,全面从严治党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提出明确要求,深刻阐述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加强教育培训是一种将端口前移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前干预和教育引导,将不良风气扼杀在萌芽状态,起到了事前预防的重要作用。一要以常规教育指明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形式载体,采取专题党课、现场教学、案例报告、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推动“第一议题”学习走深走实,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政治底线,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二要以警示教育强化震慑。将身边人身边事的负面案例作为镜鉴,警示企业职工不要走上歪路,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定期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阅读忏悔录以及公开曝光典型违纪违法案件等,有效预防和遏制不正之风的滋生,做到警钟长鸣。三要以纪法教育加强约束。纪法教育不仅仅应该在纪检监察干部群体内部开展,还应该广泛覆盖到国有企业的全体干部职工。要常态化、多形式开展针对性的廉洁教育,例如纪法讲堂、廉洁文化宣教活动、廉洁讲座、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向干部职工普及党纪条例、法律法规、廉洁知识和反腐败政策,加强对廉洁从业、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培训,倡导廉洁文化,切实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和道德素养。
三是注重实施监督检查,强化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建立健全廉洁文化监督检查机制,对国有企业进行廉洁风险分析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要强化内部监督,确保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有效落实。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明确责任分工,采取日常督查、联合检查、专项巡查、随机抽查的方式,对“一把手”和“关键少数”、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进行持续关注,织密全员、全程、全方位监督网。企业纪委要落实“大监督”工作体系,强化纪检监察部门再监督职能,一方面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在体系中负责职能监督的重要一环,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监督合力;另一方面压实纪检机关监督职责,坚持专业监督和专责监督相结合,实现企业监督全覆盖,进而提升监督实效。通过内部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和整治廉洁风险,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推动廉洁文化的深入渗透。二要强化外部监管,作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补充和支持。一方面,相关监管机构应加大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力度,实施有效监督机制,确保企业合规经营,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严格的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个人廉洁从业考核机制,考核既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硬件软件,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全面客观体现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公民等组织的社会监督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关注国有企业廉洁建设,加强对群众举报的受理和处理,确保举报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来,形成廉洁文化建设工作合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是注重强化责任意识,确保廉洁文化的层层推进。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权责一体、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压实责任担当,使廉洁文化建设成为强制性要求。一要权责匹配。在国有企业内部明确廉洁文化建设的责任主体,包括企业领导班子、管理人员、干部职工等各个层级和岗位,确保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机融合,将廉洁要求纳入日常管理,实现权力运行透明、规范、有序。二要奖惩分明。建立奖惩机制是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对违反廉洁规定的行为,企业纪委应根据已制定的问责制度、管理办法,及时调查核实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不良行为,给予相应的党纪政务处分或组织处理,确保廉洁文化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要求,而是真正落地生根的实践。除了问责追责,也要积极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奖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奖励制度。通过鼓励和表彰廉洁典型,进一步推动廉洁文化在国有企业中的树立和发展。奖励制度要公正透明,并紧密联系到企业和个人的绩效评价,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五、注重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党风廉政的优质土壤。良好环境的营造有助于增强干部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社会认可度,进而带动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推动企业廉洁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一要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积极向上、清风正气的工作环境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促进职工的参与和反馈,鼓励职工勤奋工作、诚实守信,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营造公平、公正、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企业要注重深挖自身廉洁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推出特色廉洁品牌,根据实际情况精心打造一批廉政教育基地、一企一策建设“廉洁文化墙”“廉洁文化长廊”等,满足不同职工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二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应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提供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机会与规则,坚决同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同时,国有企业应加强与供应商、客户等相关方的合作与互动,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形象。三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舆论环境的好坏对于国有企业的廉洁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国有企业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和沟通,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展示企业形象和经营情况,增加公众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同时,国有企业应加大在各级媒体的党风廉政建设的宣传力度,将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好的成效及时对外公布,展示企业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传递正能量。
六是注重加强合作共建,形成共同参与的清廉氛围。倡导国有企业与相关社会各界开展深入合作共建,共同参与廉洁文化建设。一要加强与基层的合作。基层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国有企业应加强与基层组织、项目一线职工群体的合作与沟通,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监督和参与作用。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基层”活动、设立倾听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加强基层职工的培训和教育,增强基层职工对廉洁文化的认同和实践,形成基层廉洁风气的良好局面。二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对于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作用。国有企业应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各级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渠道,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的畅通,定期发布廉洁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实践,挖掘企业清廉元素、打造企业廉洁品牌、展示企业廉洁形象,借“网络宣廉”之势,让廉洁文化活起来。三要加强与家庭的合作。家庭是个人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础,在廉洁文化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应加强与职工家属的沟通,重视职工家风建设,通过开展“廉内助”“廉洁家书”等活动,倡导家庭关系和谐、家庭道德高尚,促进家庭对职工廉洁意识的培养和支持,进一步强化“八小时之外”的监督。
总之,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迫切需求。通过将“六个注重”落到实处,可以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力度和成效,推动企业廉洁从业、廉洁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贯彻,实现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既是时代使命,也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必将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障。
2023年11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