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边海鑫

山东华鲁恒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德州市,253000

摘要

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行业飞速发展,为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提供了完善的估算流程,以及可靠的理论依据。对此,为发挥工程造价实用价值,提升工程管理水平,构建与完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本文基于范式转换角度,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开展分析,以望借鉴。


关键词

范式转换角度;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

正文


引言: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现如今已在建筑、水利、军事等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解决工程建设与运营维护阶段之间的费用矛盾与冲突,从范式转换角度对造价工作进行管理,以此解决工程造价管理的窘境。由此可见,对其开展详细分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范式转换概述与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范式又被称作典范转移,其最早出现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记载内容中,是由哲学概念与相关观点演变而来的产物。基于范式转换角度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展开分析,即对工程造价管理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加以解释,将其转换,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范式转换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突破式思维,将其应用在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其转化动态可以表示为:原始时期—范式形成时期—发展时期—范式转换期—新常规发展时机成熟

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关行业领域工程造价工作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工程造价工作本身具有流程琐碎、参与人员较多等性质,导致在实际开展管理工作时,经常出现因不同思想与管理理念碰撞而出现的矛盾与分歧,不仅无法有效提升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同时降低了工程的实施效率。尤其对于全生命周期工程而言,从范式转换角度对其开展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其相关理论体系构建与完善的重要步骤。相比较于全过程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在成本与维护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由于工程体量较大,全生命周期工程在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时,不仅要做好前期投入成本计算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后期建设与维护成本估算的重视。但由于目前我国相关行业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且相关研究结论依旧不够成熟,所以其工程造价管理体系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而范式转换角度的应用,有助于管理人员站在全局角度对过程造价开展深入思考,明确方案可行性角度,帮助全生命周期工程各个环节衔接流畅,进而实现造价成本资金的科学规划,提高工程资源的综合利用率[1]

二、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策略

(一)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全生命周期工程的初始阶段,在此阶段,主要的工作是选取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成本经济以及相关技术开展研究讨论工作。而在此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施工技术与方案符合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工程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以期提升工程整体带来的经济效益。由于建设方案是整个工程的根本,会对其后期设计、施工成本投入以及运营管理维护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本阶段,管理人员需加强对项目决策的重视程度。从全局角度对工程社会成本开展详细分析,选择最优建设方案,以提升全生命周期工程建设造价管理的科学性。

(二)工程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全生命周期工程的关键阶段,其设计方案不仅影响着工程最终的建设效果,同样也会对全工程造价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由于缺乏对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视,许多工程项目在建设知识经常会出现敲定设计方案建设进程过半后,才幡然醒悟其工程造价成本已远远超出原本的资金预算,导致工程被迫中途放弃成为烂尾工程。由此看出,若缺乏对工程设计阶段造价的关注度,在后期建设环节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立足于全局角度,充分发挥全生命周期工程的优势,严格审核设计方案,从各角度充分考虑设计方案的施工成本,以期提升工程设计质量,为后续的施工以及运营维护等环节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

(三)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环节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节省工厂建设成本的重要途径。在此阶段,建设方应在招投标工作开始前,严格审核与调查投标商的各项资质,确保投标单位具有足够能力完成相关工程建设任务。同时对其项目报价深入研究,多方比较,在确保其资质齐全的前提下,选择项目报价合理的建设单位开展建设工作。建设企业方也要根据每次工程的招投标环节工作经验,对其相关体系与制度进行完善,并将涉及的建设与造价等工程信息详细罗列在合同之中,以规范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此外,政府方面也应加强对工程招标代理工作的规范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杜绝恶性报价竞争,营造风气优良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工程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施的主要阶段,也是消耗工程投入成本最多的阶段。在施工环节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许多,例如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以及安全管理工作等等。建设方应严格按照决策阶段与项目设计方案开展工程建设工作,同时安排相关人员担任监管角色,以提升工程建设的管控强度,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在施工材料方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材料管理、储存与消耗的记录工作,结合施工顺序合理安排材料与相关施工设备进场,以保证施工井然有序,平稳进行。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材料出现过度消耗或过度囤积的情况,应及时上报负责人员,重新核对工程造价,以避免出现超支成本的情况。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以从岗位、施工设备等角度入手,多维度控制成本投入。如使用租赁代替购买,控制大型施工设备的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提升造价管理调控水平。

(五)竣工验收阶段

    在全生命周期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竣工验收阶段是其造价管理工作的最后一环。在竣工验收阶段,造价管理人员应全面收集前期各个阶段的总施工数据以及相关的成本投入信息,并整合所有数据与资料进行成本核对。同时安排相关人员对工程建设成果进行验收与检查,确保建设材料以及使用到的相关建设技术与前期决策设计阶段一致,记录是否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来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系数。同时,造价管理人员还应对相关文书合同进行严格核查,确保签证记录以及相关合同数据无问题,并检测工程建设期间是否存在隐蔽性工程,核算工程造价成本投入是否与预期相符等等。

(六)运营维护阶段

    运营维护阶段是工程建设完毕的后续收尾阶段。工程运营情况是判断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其职能的重要标准。从范式转换角度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开展分析,就要加强对项目运营维护环节造价管理的关注,确保其工程能够充分发挥预想中的市场价值与经济价值。在运营维护阶段,管理人员应对项目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确保项目能够可持续发展,并以此工程的最终运营效果作为成功案例数据,对现有的工程技术以及相关工作不断做出优化与改善,促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提升工程造价的运行效率与综合服务水平[3]

结论:综上所述,在行业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范式转换角度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开展分析,有利于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升工程的市场经济效益与社会使用效益。因此,相关人员与单位应不断更新管理思维,立足全局角度对造价管理体系做出优化,以促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同.试论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对策[J].建筑工人,2022,43(05):36-39.
[2]王玉平.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2):177-178.
[3]李鹏.基于范式转换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3):131+13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