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遥感,宅基地,影像处理,GIS
正文
1.研究背景
我国乡间房屋分布广泛,占地面积大,宅基地布局界限模糊、争执不断等问题。此背景下,中央对农村土地审批、登记、核准等工作作出了统一安排;遥感影像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大提高农村房屋和土地的丈量登记效率,避免仪器来回搬和作业员操作造成的金钱损失和物品损失,大大减轻工作人员入户调查登记的工作量。
2.农村宅基地特征解析
我国农村宅基地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用地类型单一、调查范围局限与分布方式分散。下面将就以下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用地类型单一
将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与城镇地培测量相比较,农村宅基地类型比较单一,农村住宅与街巷建造是农村宅基地用地的主要用地类型。在对农村宅基地地转实际测量过程中针对用地类型单一的特征,一般是以一比两千来开展测量工作,因此,从中可以看出,农村宅基地用地类型比较单一,这为农村宅基地测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二)调查范围局限
我国农村宅基地测量范围比较局限,因农村住宅基地比较单一,且分布独立,所以,一般基地测量工作只需要在农村基地即可完成操作,只需要基于基本图斑之上即可完成基地测量工作,导致调查范围的局限性。
(三)分布方式分散
农村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广泛。一般来说,居住面积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一个县城可能有上千个村庄,虽然每个村庄的土地面积都不大。但是仍然需要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测量,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四)测量精度要求高
建筑物和构筑物受墙的外部和与墙或柱的连接的限制;投影阳台、楼梯按突出部分竖向投影计算,但不能建底层;上述同地块使用的,土地面积按产权建筑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割;胡同的地块上,楼上的一半面积是农民共有的,其余的是公用的;它是通过购买贸易公司和公共有偿转让获得的,不属于住宅区。
3.宅基地勘测状况
近年来,全域数字土地道路、全域数字土地箱形地形、数字摄影地形、数字摄影地形是农村宅基地测量的主要方式。这些测量方法在我国许多经济发达的省区都有应用。它们在测量精度、生产时间和测量成本方面都不同。全域数字地籍地形的优势在于精度高。缺点是两种测量的成本和测量耗时都比较长,而数字摄影地形图法和全视场数字化法在测量成本和测量时间上有优势。两者的测量精度也都满足条件,而数字摄影地形图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时间和测量成本相对较低,但测量精度相对较低。目前,农村宅基地的比例通常为1:1000或1:2000。距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农场通常采用1:1000的比例,距离城市较远的农村农场通常采用1:2000的比例。
4.遥感影像在农村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
4.1 遥感影像数据处理
4.1.1影像纠正
卫星图像在获取过程中,受到传感器介质不均匀性、大气和电磁波、太阳高度角、地表形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图像出现一定的畸变。对图像进行位移、旋转和缩放等,因此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对图像进行校正。常用的校正方法有正射影像校正、多项式模型、图像重采样、双线性插值等[1]。
4.1.2影像匹配
图像匹配是指对来自不同传感器、不同时相、不同波段的图像进行几何兼容,使不同图像具有相同的地理坐标和图像分辨率,常用的匹配方法有相对匹配和绝对匹配。图像匹配可分为基于灰度和基于特征的匹配[2]。
4.1.3影像融合
图像融合是信息融合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使用高级图像处理技术组合来自多个来源的图像的技术。它根据应用的目的,将不同图像的图像信息通过特定的算法进行组合。创建了一个新图像 [3]。其目的是对单个传感器的多波段信息或不同传感器产生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消除多传感器数据之间可能出现的冗余和冲突,相互补充,以降低其不确定性和歧义。图像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解释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利用率,从而形成对物体清晰、完整和准确的信息描述[4]。
图像融合不仅仅是信息的叠加,而是产生包含更多有价值信息的图像图像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图像处理的研究对象,也是遥感应用分析的前沿。
4.1.4影像镶嵌
图像镶嵌,也称图像拼接,是将两张或多张数字图像(可在不同摄影条件下获取)组合成一幅完整图像的技术过程。一般是先对每幅图像进行几何校正,设计成统一的坐标系,然后裁剪去除重叠部分,再将多幅裁剪后的图像拼接成一幅大幅面图像。
4.1.5底图制作
在处理后的正射影像图上可选择大比例尺图形、已有工作参考底图、全国第三次国有土地的调查结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等,并标注市、村、村民和重要对象前。根据影像数据评估线状地物,根据初步评估结果修正原始土地利用数据,去除不正确的部分,添加新部分并根据影像采集,编辑,打印,输出,即相关的房地产调查工作可以在得到的底图上进行。
4.2 遥感影像在宅基地测量中的应用
国土资源部规定,农村房屋土地测量精度按照地籍测量标准执行。在农村房屋土地调查中,一般采用1:1000或1:2000精度标准制作地籍图。 1:1000的比例一般用于城镇及周边农村,1:2000的比例可用于较偏远的地区。
遥感影像应用于房屋调查的主要难点在于提高遥感影像正射校正的基本精度。首先对影像精度进行干预在处理,提升影像的辨识度,然后对影像进行嵌入、几何校正和精度检查。对处理后的遥感影像进行采集,编辑,结合野外调查等手段,协助完成房屋调查。通过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有效验证了该类方法的准确性和效率,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该方法也在工业应用中得到推广,得到了同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为有效提高利用遥感影像测量农村房屋时影像解译的准确性。在测量边界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要进行影像的实地制图,并在实地制图的基础上,将地籍要素叠加到遥感正射影像图上,最后作为对照和参考用于地面采集,编辑,材料元素的解释。经过捷必地物图形与全场数字测绘的对比分析,完成了地物解译精度测试。
参考文献:
[1] Fu Yanli,Wang Xin.Research on Rural Grassroots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J].The Frontiers of Soci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2(2).
[2] 胡银根,杨春梅,董文静等.基于感知价值理论的农户宅基地有偿退出决策行为研究——以安徽省金寨县典型试点区为例[J].资源科学,2020 (4):685-695.
[3] 董雷.测绘新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20,v.28;No.721(23):35-35.
[4] 陆铭,贾宁,郑怡林.有效利用农村宅基地——基于山西省吕梁市调研的理论和政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1(4):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