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共享式交通行为规范的研究-以某冬奥城市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共享单车,行为规范,计划行为理论
正文
1引言: 近年来,共享单车已然成为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代名词。然而,在其带来便利的同时,共享单车的不规范使用现象也引发了诸多社会治理问题。尤其是在某冬奥城市,冬奥城市作为国家向世界展示大国形象的窗口,其重要性必然不言而喻。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不规范使用现象例如:共享单车在机动车道行驶、不按交通信号灯通行、逆行、乱停乱放、上私锁、故意损坏等,这些行为不仅对自身安全造成威胁,而且损害了国家形象。作为短期租赁经济的产物,共享单车注定与私人用车不同,会产生许多问题,这一问题涉及个体行为、社会治理和技术手段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对此展开深入研究势在必行。
2文献综述:
共享单车规范使用作为共享单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过去的几年里,许多学者对共享单车规范使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赵会会[10]等人不仅研究了共享单车的发展历程,还探讨了当前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刘建刚[11]等人研究了用户和车企博弈互动,使用Matlab进行了仿真演示。
沈国琪[12]等人通过调研用户使用行为,总结许多违规现象。他们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问题并给出了多个建议。
姚瑶等[13]人基于前景理论,分析出必须对违规行为加强监管,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丁锐[4]等人深入探讨了共享单车用户不规范停放行为的形成原因,并从个体、企业以及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期改善这一现状。
杨留花[5]等人对计划行为理论进行了扩展进一步分析各种因素对合作意向的影响。
孙兰英[6]等人将个人规范纳入计划行为理论,对用户停车行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信用监管政策,试图改善不规范停车现状。
杨鸿麟[7]等人结合了技术接受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以实证分析具体研究用户使用共享单车行为意愿的影响。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对共享单车规范使用行为进行了广泛的探讨。然而,目前对某冬奥城市共享单车的治理仍处于探索阶段,提出一种简易有效的规范使用方法对社会治理有着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3研究假设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用户的行为态度反映出他们对共享单车的看法。如果他们认为这种方式是有益的,他们就更有可能去实施它。
主观规范是指用户在决定是否执行特定行为时感知到的社会压力。当外部力量强加于他们,以及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时,用户就会有一种尊重和遵守的心态,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准则。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用户感知执行特定行为的容易程度。在这项研究中,如果用户对规范使用行为有信心,并且所在地区具备较为完善的停车资源,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规范使用共享单车的想法,并且更容易执行规范行为。
基于上述内容,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 用户对规范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态度与行为意向正相关。
H2: 用户对规范使用共享单车的主观规范与行为意向正相关。
H3: 用户对规范使用共享单车的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正相关。
4 研究方法
4.1问卷的设计
通过使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我们的模型,究模型中的大部分变量的测量题项来自于对现有文献中测量指标的改编,经翻译后能保证在中国境内测量的科学性。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关注受访者的个人背景和需求,第二部分则涉及到受访者的满意程度。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参考了丁锐[4]和杨留花[5]的量表,共6个题项,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参考了Lanying Sun[6]和Si H[8]的量表,共6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rt量表形式,1表示“完全不同意”,5 表示“完全同意”
4.2 样本选取
本次调研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数据获取。在开始向使用者发放问卷之前,我们会针对当地的共享单车使用者进行初步的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反馈,同时也会修订和完善测量表。随后,正式问卷于2023年8月发出。在调查期间,我们共收到257份问卷,剔除了34份未认真作答的问卷, 最终有效的问卷数量达到了86.77%。
5 数据分析和研究结果
5.1信度、效度分析
在本文中,所有的问题都是沿用成熟量表的问题,因此不必进行探索性因子分子,而需要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通过使用 SPSS 26.0 软件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总体而言,克隆巴赫系数达到了0.830,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信度。问卷KMO 值大于 0.8,适合进行因子分析,进而开展验证性因子分析,各潜变量的克隆巴赫系数值和 CR 值均大于 0.8,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设计较合理。此外,各个潜变量的平均方差变异 AVE 均大于 0.5,各变量的 AVE 平方根均大于因子间相关系数绝对值的最大值,区分效度良好(见表 1)。
注:斜对角线加粗数字为 AVE 平方根值
表1 计划行为理论各维度区别效度检验 | |||
变量 | 行为态度 | 主观规范 | 知觉行为控制 |
行为态度 | 0.773 | ||
主观规范 | 0.707 | 0.779 | |
知觉行为控制 | 0.275 | 0.338 | 0.731 |
5.2 研究结果
本研究采用Amos22.0,选择最大似然估计法对研究中提出的模型和假设进行检验,该方法不要求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在样本量较大时使用较好。模型CMIN/DF(卡方自由度比)为3.609,在5以下;TLI、CFI分别为0.820、0.861,两者均在0.8以上;RMSEA为0.086,小于0.09。说明模型整体拟合情况较好。
从图1可以看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能够对行为意向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一结论为之前提出的假说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特别是,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作用更为显著,它的路径系数高达0.58,而知觉行为控制的作用则较弱,仅为0.28。
图1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模型图
6结论及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实证结果表明: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对规范使用的行为意向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影响最小。
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呈正相关,充分说明用户对规范使用共享单车这一事件的认知对其行为意向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活动时,应该利用互联网来强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正面作用,并向用户传达治理无序共享单车的成本最终还要落到用户身上以此激发用户规范使用共享单车的热情,让更多的用户从内心认可这一行为,才能真正唤起人们的自觉性,促进他们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产生较大正向影响,说明在以冬奥为背景的城市下,各组织都在为建设文明、和谐、有序的城市而努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发挥政府和车企的引导作用,因而,一方面,企业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增加车辆的违规使用提醒并建立相互监督的奖惩制度增强用户的责任意识,以软件服务的便捷性将违规处罚落到实处,增强车企要求规范用车的威信力。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快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速度,提高用户规范使用率。
知觉行为控制对用户规范使用意向产生的作用不明显。通过对观察变量的研究发现现有停车资源分布不合理,用户寻找停车位困难。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合理规划公共空间,设置更多和更容易让用户找到的停车点,对于新开发的居住区及时跟进停车资源,扩大宣传,帮助用户建立规范停车意识。另外及时升级停车系统,运用电子围栏[2]RFID停车系统[3],以技术手段规范用户的不规范行为是相对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杜开瑞,贺 蓉. 共享单车停放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研究[J]. 交通节能与环保, 1673-6478(2022)01-0054-05
[2]惠英,解英堃. 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交通与运输, 1671-3400(2022)01-0089-06
[3]毛方强,方勇. 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精准定位停放系统[J]. 智能处理与应用, 2095-1302(2018)03-0093-02
[4]丁锐. 共享单车用户不规范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 23000
[5] 杨留花,诸大建.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共享单车规范使用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 4) : 125-133.
[6] Lanying Sun , Xing Zhou2 and Zhaohui Sun. Improving Cycling Behaviors of Dockless Bike-Sharing Users Based on an Extend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Credit-Based Supervision Policies in China[J].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3389/fpsyg.2019.02189
[7]杨鸿麟,曹小曙,李涛等.城市居民使用共享单车的行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33(06):78-83.DOI:10.13448/j.cnki.jalre.2019.171.
[8] Si H, Shi J, Tang D, et al. Understanding intention and behavior toward sustainable usage of bike sharing by extend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2020, 152: 104513.
[9]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 2) : 179-211
[10]赵会会,李安.共享单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部学刊,2018(06):86-88.DOI:10.16721/j.cnki.cn61-1487/c.2018.06.026.
[11]刘建刚,翁雅敏.共享单车治理的策略选择和动态演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4):71-80.
[12]沈国琪,张可可.失序到多元共治:共享单车违规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41(01):61-67.
[13]姚瑶.信用监管机制对共享单车违规行为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论,2019(13):226-227.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3.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