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分析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政麓

泰安市徂汶水务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工艺形式,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得以成功应用。但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起步较晚,施工技术还不够成熟,施工中存在诸多质量缺陷。要践行全过程管理机制,积极打造更加可控的管理机制,发挥全过程管理优势作用,实现多元管理的目标,共同促进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文章简要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整体框架,并对管理模式予以讨论,最后对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分析

正文


中图分类号: TU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创新型发展的趋势,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筑工艺形式得以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是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来实现建筑模块化、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在整个建造过程中,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落实全过程管理机制,提高综合管理效能的同时,实现可控化管理目标。

1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因素

1.1材料因素

材料是决定装配式建筑质量最根本的因素,其质量高低将直接决定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加强原材料控制尤为重要。若混凝土配合比达不到标准要求,会严重降低自身性能,影响装配式结构施工质量。如工作人员在混凝土拌制时不注重细节控制,物料添加存在随意性,未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控制,会造成混凝土质量显著降低,影响成型效果。此外,材料密度不足或预制构件厚度达不到标准要求,势必会降低建筑结构的强度和承载性能,进而影响建筑结构整体质量。装配式构件生产制作时,还应特别重视对注浆套管的质量检查,确保其密封性能良好,防止出现透风现象,科学提升套管强度及耐久性,保证生产质量。为此,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从而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和寿命,保证施工安全。

1.2工艺因素

施工工艺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是极为关键的控制要素,加强技术指标、工艺参数控制对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混凝土施工中应加强各项技术指标检查,严格检查模板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各项参数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2)加强螺栓质量检查与验收,确保其松紧度满足施工要求,螺栓安装固定不牢,混凝土施工中易造成模板空鼓及坐浆层开裂等现象,严重降低混凝土成型效果。(3)混凝土施工中,应采用精密检测设备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若检测设备精度不够,势必会降低施工工艺标准,影响施工效果,造成开裂和位移等质量缺陷,严重降低项目施工质量。(4)装配式建筑混凝土浇筑时应及时清理现场,全方位检查平整度等各方面,防止出现漏浆等现象,强化现场监测,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并对其强度实施科学检测,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规范、技术标准等相关要求,全面提升建筑结构综合性能。

2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分析

2.1基于BIM一体化设计管理模式

在装配式施工作业环节中,为更好地满足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要落实建筑结构、机电管线以及内部装置等系统集成工作,配合BIM技术就能建立更加可控的处理机制,确保能充分发挥BIM技术优势作用,为协同设计平台工作的落实和开展予以保障。第一,方案设计,在提出装配式施工项目整体作业方案的基础上,落实基本应用管理机制,并初步估算装配率,从而确保施工作业部门能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后续工作。第二,协同设计,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专业化模型,并综合不同模型内容的同时完成自动碰撞检查。第三,施工图设计,主要是进行构件的智能化拆分,配合自动统计预制率的方式,就能在综合分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更好地出具装配式建筑相关计算分析书。第四,深化设计,实现设计内容深化、设计环节深化,应用BIM技术完成碰撞分析环节,减少隐患问题,形成加工详解设计图。

2.2基于BIM+物联网智能运维管理模式

结合运维管理要求,在应用BIM+的过程中,就要整合三维定位处理模式,及时分析周边环境参数和状态系统,有效建立感知力控制模式,更好地实现多元管理。第一,建立空间定位管理,结合物联网+BIM技术要求,按照设备安全管理需求落实相应工作,配合空间定位以及信息查询等工作更好地建立统筹管理模式。在协同管理模型中主要包括安防监控管理、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管理等内容,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工作板块,就能及时进行信息综合监督。第二,建立设备维护管理,主要是结合施工作业的过程,及时实现BIM模型非几何信息图形的汇总,配合相应作业内容利用运维管理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数据的补足,确保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打造更加全面的应用模型,汇总设备BIM模型参数、设备运行历史数据以及设备维修管理信息等,确保后续工作效率和信息完整度都能贴合实际要求。第三,建立能耗管理,随着环保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管理体系也要关注环保价值,因此,结合BIM+物联网技术就能实现能耗的实时性分析管理,借助三维形式对空调通风、消防排烟、厨房排烟等基础内容进行综合管理,为后续运维管控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控制体系中,要从整体设计理念和信息化应用要求入手,汇总相关数据信息的同时,确保一体化设计管理以及智能化生产运输等环节紧密衔接,实现综合管控的目标,并为多元化智能运维监督控制工作的落实予以支持。

2.3生产过程管理

智能建造采用供应链管理系统来实现材料的准确采购和供应。通过与供应商和材料生产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确保所需材料的及时供应,并避免潜在的生产延误。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跟踪和管理材料的供应状态,提供准确的库存信息和交付时间,以便在需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智能生产设备和机器人在构件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设备,可以提高构件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这些设备能够根据设计规格和要求进行精确的加工和制造,减少人为错误和缺陷。智能化设备还可以与信息系统实现集成,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便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质量控制在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中至关重要。通过智能化的质量控制系统,可以对构件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检测和记录构件的尺寸、材料性能和装配质量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可以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确保构件的一致性和符合性。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还涉及进度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按时进行。通过智能化的进度管理系统,可以对不同任务和工序进行计划和安排,并进行实时监控和调度。这有助于提前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延误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整体进度的顺利推进。总的来说,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智能化设备、质量控制和进度管理等手段,实现了装配式建筑生产过程的高效、精确和可控,从而提高了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和重要性。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要结合管理标准和控制要求,整合BIM技术内容,维持资源管理控制的合理性,实现综合化管理目标,从人才培养、资源整合、集成化管理体系建立等方面落实具体工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生产、施工、竣工等各环节质量控制,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希.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探讨[J].建筑科技,2021,5(06):70-73.

[2]孙永庆,张燕.基于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的思考与创新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1,(08):47-48.

[3]臧格格.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全过程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20.DOI:10.27135/d.cnki.ghudu.2020.00010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