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发展导向下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查日新

合肥工大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9

摘要

在当前全球能源紧缺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建筑行业被认为是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较大的领域之一。据统计,全球建筑行业占据了总能源消耗的近40%,同时负责约30%的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如何通过创新技术和有效措施来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消耗以及降低环境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作为建筑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系统在建筑运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分析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发展导向下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


关键词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电气标准;电气工程

正文


引言

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发展导向下,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迫切需要采取措施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电气节能标准作为其中之一的重要手段,具有推动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的作用。

1、电气节能标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建筑电气设备的数量和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能源消耗的大幅度增加。电力供应和能源储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不高效的电气设备和系统也带来了环境压力,包括碳排放、空气污染等。因此,采取措施降低电气能源消耗是必要的。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节能和环保问题日益关注,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法规要求推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电气节能标准就是一种规范性要求,可以统一建筑行业内的节能标准,推动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建筑电气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采用电气节能标准可以有效提高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建筑运行成本。节能措施的实施还可以增强建筑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房产价值。此外,电气节能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未来的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提供更好的基础。电气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涉及到各方的合作与共享。各国和地区之间可以通过经验分享和技术合作,共同推动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可以促进建筑电器设备和技术的全球化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挑战。电气节能标准的必要性体现在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压力、符合政策和法规要求、带来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全球合作与经验分享。通过制定和应用电气节能标准,可以推动建筑行业向更加可持续和节能型的发展方向迈进。

2、电气节能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一些电气节能标准要求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但这些技术可能还处于研发阶段或者在商业化方面存在困难。对于一些现有建筑来说,改造成本较高且操作复杂,可能对其实施产生一定的阻力。电气节能标准的实施需要对建筑电气设备进行监控、调节和管理,包括能源使用数据的监测、维护保养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出现运行不规范、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问题。实施电气节能标准往往需要一定的投资成本,例如更换高效电器设备、系统改造等。这可能会带来短期内的经济负担,对于部分没有较好经济基础的单位来说,可能存在资金上的难题。此外,节能措施的回报周期也可能比较长,使得一些单位对标准的实施持观望态度。电气节能标准的有效实施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执行力度,包括检查、考核等。然而,在一些情况下,监督不到位或者执行力度不够,可能导致标准的落地效果不理想。针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建筑,可能存在不同的电气节能标准和要求,缺乏统一性。这使得标准的比较和推广变得困难,也增加了建筑行业的管理成本和难度。

3、促进电气节能标准应用的策略和建议

技术研发和创新是推动电气节能标准应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支持,可以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促进电气节能的实施,并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向发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可以提供电气节能的新技术和产品。通过持续投入资金和资源,推动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可以改善电气设备的能效水平,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研发高效的电力传输和分配系统、控制技术的改进、智能化管理系统等,都有助于实现电气节能目标。技术研发和创新还可以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应用。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将这些能源与建筑电气系统结合起来进行协调和优化,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能源利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集成和利用效率,从而降低建筑的依赖于传统能源的程度,减少碳排放。技术研发和创新也可以提供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支持。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传感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可以实现对建筑电气设备的精细化监控和灵活调控,优化能源使用和供需匹配。例如,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用电峰谷调控,智能化照明系统实现共享照明和智能调光等,都有助于提高电气节能效果。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强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合力。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项资助机制,支持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企业应加强科研投入,成立研发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研究机构和高校可提供科研平台和技术支持,进行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发现。详见表1所示。

 

1节能控制系统应用

3.2合作与协同推进

合作与协同推进是促进电气节能标准应用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各方的合作与协同努力,可以整合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电气节能标准的制定、实施和推广,加快建筑行业的节能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建立合作平台是实现合作与协同的基础。可以建立建筑行业节能研究院、电气节能技术创新中心等专门的机构,为各方提供交流互动、合作研发和技术推广的平台。这些机构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沟通、合作与合力,形成集众智于一身的合作格局。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研究机构等各方应加强合作,形成共同的愿景和共识。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鼓励各方参与电气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行业组织可以组织行业内的合作和交流活动,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分享。企业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电气节能技术和产品。研究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为实施电气节能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共享资源和信息平台。各方可以共享电气节能标准、技术数据、案例经验等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可以建立线上线下的平台,用于共享各方的最佳实践、技术研究成果、案例分享等。这样可以加快电气节能标准在建筑行业中的传播和推广。加强国际合作也是重要的合作与协同推进策略。各国之间可以分享成功的电气节能标准和实践经验,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环境挑战。可以加强国际组织和论坛的交流合作,通过举办国际性的大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各国之间的互学互鉴,推动电气节能标准的国际化应用。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电气节能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可以共同参与,确保标准的正确实施和落地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完善和优化标准。通过建立合作平台、加强各方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建立共享资源和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等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合力,推动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与协同是实现电气节能目标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加快能源转型,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3.3审查和监督机制加强

审查和监督机制的加强是确保电气节能标准有效实施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合规行为,加强对电气节能标准落地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提高标准的执行力度和效果。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电气节能标准的监管和执法。建立专门的检查、监测和评估机构,负责对建筑行业的电气节能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建筑单位,应及时进行整改,加大对其的违法惩处力度,以保证标准实施的效果。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和统计系统。通过建立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和节能情况的数据监测和统计系统,实时掌握能源使用情况和节能效果,从而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解决问题,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电气节能标准。加强技术评估和认证机制。建立独立的技术评估和认证机构,对符合电气节能标准的技术和产品进行评估和认证。通过技术评估和认证,可以保证节能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电气节能标准的执行和实施效果。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是审查和监督机制的重要方面。建立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公布电气节能标准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执行情况,为公众提供透明、可信的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加强对行业和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形成监督的合力。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也是审查和监督机制加强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从业人员对电气节能标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具备正确执行电气节能标准的能力,减少不规范操作和违规现象的发生。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借鉴是审查和监督机制加强的重要方法。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结合他们的监管经验和做法,借鉴成功的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电气节能标准的监督和执行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发展导向下,电气节能标准的应用在推动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规范产品、指导设计和施工、促进智能化等多个层面的应用,电气节能标准可以帮助建筑行业实现更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为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未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汪永红.基于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的电气设计[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05):120-122.

[2] 张东辉.绿色建筑中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与应用[J].建筑结构,2023,53(07):173.

[3] 闫沛颖.建筑电气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03):166-168.

[4] 彭天海,陈羽,杨帆,等.高层建筑电气火灾监控终端信息模型[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22,52(05):132-140.

[5]袁观娜.低碳时代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设计与应用[J].环境工程,2022,40(08):2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