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结构连廊结构高空散装概述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尹水平 蒋庆

浙江西子重工钢构有限公司

摘要

该连廊结构没有支座,采用类似拱桥形式的连体结构。吊装方案首次采用无支架高空散装,安装过程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执行,顺利完成吊装。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


关键词

大跨度;钢连廊;无支架高空散装;吊装

正文


1 工程概况

 

苏州英诺赛科半导体研发中心整体采用半圆形,中间采用圆形结构(图1),中间部分模型结构如图2,连廊标准层平面部分如图3,跨度部分从13轴到18轴,合计42米,宽度24.6米。连廊底部位于建筑第8层,钢梁标高32.65米,连廊顶部位于建筑屋顶层,钢梁标高49.2米。

钢柱型号主要有H400*400*20*30、H700*500*40*40、H550*400*30*36、H400*400*25*30,、H300*300*14*20、H450*400*30*35。钢梁主要型号为焊接H型钢,规格主要有H500*400*18*25、H650*400*20*28、H500*400*30*28、H500*400*20*28、H550*400*30*36、H800*400*25*35、口500*300*14*14。

主要材质Q345B,连廊楼层压型钢板型号为 YXB65-185-555(B)

32.65米以上部分连廊总重量约700吨。

 

 

1

 

 

2

 

 

    

3

 

 

 

 

 

 

2 吊装顺序和流程

 

1、吊装从D区E轴线开始,从E轴线到B轴线。D区完成后再吊装B区。

 

合拢前的钢结构(图4)

 

2、4状态完成后,从E轴线吊装合拢段钢梁,从E轴线开始,到D轴线。合拢2榀。完成E、D轴线9层合拢后,再去C、B轴线依次完成8层、9层合拢。

 

合拢后的钢结构(图5)

3、完成合拢后,再吊装8层钢结构13-14轴,17-18轴竖向支撑,完成后吊装9层钢梁。

 

9层合拢后钢结构(图6)

 

 

3 关键施工节点受力分析

对于安装顺序选取了图5和图6作为关键施工节点建立了受力结构模型:

1、施工节点图5受力模型

 

2、施工节点图6受力模型

 

 

 

 

综上,钢结构合拢段施工顺序清晰合理,施工段关键节点受力分析满足安全要求。

 

4 施工的关键技术及要点

4.1 连廊结构的吊装时间

钢结构连廊因无支架吊装,在合拢前(图4)悬挑,产生较大拉力。吊装开始的选择是待9层楼面浇筑完成28天后再开始8层吊装报设计院,经过设计院建议,最后定的吊装时间是屋顶浇筑完成后28天再开始吊装。

 

4.2 现场和车间的质量控制。

  首先在测量上严格控制质量。

现场的质量控制从预埋螺杆施工开始,在预埋螺栓时对大跨度的13轴线和18轴线定位线严格控制,误差控制在3mm以内。在后面钢柱安装过程中,横向的A、B、C、D四个轴线跨度误差均控制在5mm以内。

  在焊缝上严格控制质量。

     在连廊的长度方向对应都是牛腿,牛腿的坡口位置全部用胶带纸保护,避

免生锈和砼污染,所有焊工都是经验丰富的持证焊工,吊装完成后的探伤全部检查,全部一次合格。

  构件进场前,车间加工完成后,制作复杂的折线柱由项目经理验收合格后才同意发到现场。

  ④构件进场后,在现场预拼装,确保在吊装时的精度。该连廊在吊装过程中,没有发生火焰扩孔情况,都是一次到位。

  ⑤塔吊的配合。在汽车吊吊装过程中,局部有次构件需要塔吊配合,经过与总包单位协商,白天塔吊全部由钢结构使用。

4.3 业主和设计院的认可。

在报施工方案阶段,我司报验的施工方案经总包、监理单位批准进展顺利。

后期土建施工到屋顶,业主看到跨度很大,又是32米高空,对无支架高空散装想了解更清楚,要求在原施工方案的基础上,再次细化,梳理安装顺序,还要提供吊装关键节点的受力分析。经我司详细讲解,现场的问答,最后业主和设计院一致认可。

4.4安全控制

 在吊装之前,折线柱的顶部与钢梁牛腿对接,安装班组提前在地面搭设好焊接平台,保证焊工安全和焊接质量。

  吊装区域,要求总包单位对土层做好压实平整处理,吊装时钢板再垫,确保汽车吊支腿牢固。

  在吊装过程中,监理、总包、分包单位安全员全程旁站监督,确保吊装安全。

 

 

5 结束语

   大跨度钢结构安装有很多种安装办法,但是该项目由于其结构特点,最合适就是采用高空散装,其中最大难度还是无支架。

   由于首次采用无支架高空散装,各个过程和细节上都是十分重视,所幸最后顺利圆满完成,完成后不论是楼承标高还是对接点,精度都达到了验收规范要求,后续幕墙采用拉锁幕墙,对钢结构的要求精度很高,没有出现问题。目前该项目已经投入使用。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