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内摄像方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孔内摄像方法;基桩检测;应用策略
正文
1.基桩检测的重要性
在建筑结构当中,基桩是其中的重要基础,主要负责承载建筑荷载,基桩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稳定,如果基桩质量出现了问题,例如沉降和承载力不足等等,那么将会威胁到建筑安全。所以需要对基桩进行检测,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处置,保证建筑的稳定安全。基桩属于隐蔽性工程,无法直观的评估基桩的质量,如果发生了腐蚀或者断裂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将会面临着很高的修复成本。利用基桩检测可有效的评估基桩质量,并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基桩检测也能够为基桩的修复和维护等方面工作带来信息上的支持。另外,工程设计也可通过基桩检测工作获得相应的数据,在设计中需要准确的评估基桩沉降性能和承载力,通过分析基桩性能来为设计工作提供信息数据的参考,从而使得设计的合理性获得提高。与此同时,基桩检测也能够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带来重要依据,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基桩检测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可准确的检测基桩质量,为工程建设带来重要的支持。总之,在项目建设中对于基桩检测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基桩来保证建筑安全稳定,除了降低成本之外也可提升工程效率,为施工带来重要的参考依据。
2.孔内摄像技术的概述
基桩检测作为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要求日益提高。孔内摄像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直观、高清的图像呈现孔内情况,为基桩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孔内摄像技术通过摄像、定位等装置深入到孔道当中进行拍摄,并对相关的图像内容进行记录,以此来对基桩存在的缺陷问题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合理的评价基桩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所应用的孔内摄像探头,具备了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等优势,可有效的拍摄桩身局部或者整体,利用具备刻度的防水电缆连接监视设备,可分析和处理图像内容。通过观察和软件处理可对缺陷部分的大小和形状进行识别,以此来对缺陷位置进行定位,并分析基桩完整性。该技术具备了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工程检测等领域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了确定软弱夹层和探明地质构造等等,同时也可观测地下水的具体活动情况。
3.孔内摄像方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
3.1选择孔位和孔径
在选择钻孔的位置时,应该综合考虑到项目施工中各方面参数,包括了岩土和施工工艺等等,从而结合这些参数来合理预判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然后结合预判的结果来选择钻孔的位置。同时,也可利用低应变法来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桩身部分进行检验,然后再利用孔内摄像方法来对缺陷问题进行更为细致的检测。孔径要能够匹配摄像探头的直径,并在检测的过程中应该对孔径大小进行测量。孔内摄像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主要是利用图片拼接的方式,孔径大小会对最终的拼接成果带来重要影响,如果设置值比实际值更小,那么拼接将会对图像进行重复。所以必须对孔径大小进行准确测量,并要在成孔的过程中对孔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具体可以用游标卡尺来对孔径进行测量,当两个垂直方向的测量值差低于1毫米时,可取其中的均值填入到软件当中。而如果测量值差高于1毫米,可增加两个垂直方向的测量值,然后再取其中的均值填入到软件当中。
3.2孔内摄像探头的速度
孔内摄像方法所获得的图像清晰度和摄像探头的提拉速度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在采集信息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摄像探头的匀速下放和上拉,并可结合孔壁所具备的反光特点来调整光照,保持适中的光照强度。如果基桩的缺陷位置相对较为复杂,或者对承载力有着较大的影响时,可适当的放慢孔内摄像探头的速度,并对该区域进行着重拍摄。
3.3校准线缆
在应用孔内摄像方法来对基桩进行检测前,应该先校准线缆的长度,确保后续工作中的计量准确性。具体来看,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可校准孔内摄像仪器的线缆长度。首先,在开展项目前需要校准设备线缆。其次,如果在运输当中对线缆进行了拉扯,或者温度超出使用范围时,需要对其进行校准。第三,当孔内摄像设备线缆出现打结的情况时需要对其进行校准。最后,当对孔内摄像方法的测试数据存在怀疑时,需要对线缆进行校准。而在校准线缆的过程中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要确保所应用的测量设备符合标准,精度要达到0.5毫米以内。其次,要控制好校准的环境温度,要将偏差值控制在5摄氏度上下。第三,校准设备可利用仪器自带的拉力计或者探头,且所应用的拉紧力需要和探头重量相同,避免误差超出规定范围。最后,在校准时,应不少于三个长度段,五个长度段为最佳。
3.4标定缺陷
在开始检测前,应利用模型来标定缺陷尺寸,当发生以下几种情况时,可利用标准桩模型来标定倾斜角和缺陷宽度。首先是在运输中缺陷的尺寸精度受到影响时,需要利用标准桩模型进行标定。其次是在超出校准期限时应该利用标准桩模型进行标定。第三是对测试数据存在怀疑时利用标准桩模型进行标定。最后是线缆长度可能受到影响时需要利用标准桩模型对其进行标定。在标定缺陷尺寸时,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首先,利用模型测量缺陷尺寸应该确保精度为0.1毫米的范围。其次,环境温度的标定应该与线缆工作温度相符,偏差值控制在5摄氏度范围内。在标定缺陷尺寸时,应该保证孔径与现场测试时相同,如果现场孔径为非常规,那么需要实现多孔径标定,保证测量孔径处于标定范围内。最后,如果条件允许,应构建缺陷实际孔径和常见孔径缺陷测试尺寸之间的关联,并对该关系进行定期的确认和校准。
3.5校准和调试
在进行检测前应该注意调试和校准孔内摄像检测装置,主要是为了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完成检测工作后对其进行调式和校准,是为了保证设备检测中不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结束语:总之,在基桩检测工作中,孔内摄像方法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优势,通过孔内摄像方法来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准确的观察,同时也包括了孔内异常和沉渣厚度等等,为检测工作人员带来重要的支持。除了能够对检测基桩的精度进行提高之外,也可降低其中的成本,以便于及时发现其中的隐患问题,确保工程质量具备足够的安全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孔内摄像方法在基桩检测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为未来的工程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惠君,孙艺玲. 基桩检测方案的确定[J]. 林业科技情报,2003,35(4):22-23.
[2] 杨东宏. 某旧桥基桩检测探讨[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2):35-38.
[3] 周岳武,文银平,李小青. 重阳水库大桥基桩检测[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23(z1):77-79.
[4] 刘欢欢. 建筑工程基桩检测技术[J]. 中国科技投资,2017(1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