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摘要
关键词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正文
1.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概述
在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较高的频率。混凝土结构整体较为复杂,其中涉及到多种不同的材料,将其放入到钢筋模板当中主要起到了加固的效果。从目前来看,混凝土主要是将水泥作为其中的主要材料,并利用多种材料的配比制作而成。在土建施工中的各个环节都会对混凝土进行应用,混凝土能够适应多种环境需求,与环境有着较高的贴合程度,因此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承重墙浇筑还是地基施工都会应用到混凝土。因为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工程种类,所以在建设需求上也会有所差别,因此需要做好混凝土施工的控制工作,确保其质量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2.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混凝土配合比
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质量主要受到配合比的影响,如果比例恰当则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应用效果,为了获得更好的配合比,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1准备工作
首先应总结之前的施工经验,分析和对比不同混凝土的性质,以此为基础来计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然后再开展混凝土的配制工作。其次在配比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结合现场要求来进行混凝土配制。最后,在配比后需要做好记录工作,为后续的分析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水胶比对塑性混凝土的强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用水量以及水质好坏也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
2.1.2配合比选择
首先,要结合应用环境和数据分析来检查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其次,在检查质量后需要对混凝土配比所受到的胶和水的影响进行分析,通常是利用多组不同配比试验的方式来获得最为合理的比例。最后,在对多组混凝土进行对比后,可从设计标号、防水性、保水性以及流动性等方面选择最为适合的比例,并与客户需求相匹配,利用这样的过程来选择最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2混凝土搅拌运输
完成混凝土配制后,需要进行搅拌工序,一般需要将搅拌时间控制在浇筑前的1.5小时左右,搅拌中要对材料用量进行合理控制,包括了外加剂、水泥、骨料和水等材料,避免误差超出2%以上。在投料的过程中,应该根据相关的顺序进行,一般是按照砂、石子、水泥(矿物参合料)、水和外加剂。在投入材料后需要搅拌均匀,并要合理的控制搅拌时间一般每盘拌合时间不小于2min。为了确保混凝土能够满足施工需求,需要鉴定搅拌后的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在运输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减少运输时间,通常要控制在1至2小时内,以防止混凝土发生凝固。预拌混凝土在施工中不可随意加水,如果在运输后发生离析的情况可再次进行搅拌并进行测试,满足使用性能后再进行施工。如果在运输中出现了初凝的情况则不可使用。除此之外,在运输中应做好防水工作,特别是在多雨季节和地区。
2.3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在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浇筑与振捣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这些环节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耐久性和密实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来看,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要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2.3.1模板检查
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对模板进行仔细检查,首先要进行位置和尺寸的检查,看模板尺寸是否符合图纸设计,看其位置是否准确,避免出现偏差的情况。其次是垂直度和平整度检查,使用水平尺和垂直检测尺来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保证模板安装的牢固和稳定,且要保证表面光滑。第三是支撑和固定检查,看其支撑系统是否足够的可靠和牢固,包括了对拉螺栓和支撑杆等,避免在浇筑中发生变形或者位移的情况。第四是接缝检查,看模板接缝位置是否存在漏浆的问题,大型模板则需要检查其拼接是否完整。最后是清理工作,在对模板进行检查后需要对其中的杂物和积水进行清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2.3.2浇筑方法
浇筑方法是否合理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和整体性,其中的要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结合施工条件和结构特点来选择合理的浇筑方法,例如大型混凝土结构适合选择分层浇筑法,长条形结构可选择分段浇筑法。其次,在明确了浇筑方法后应该对浇筑顺序进行合理安排。通常来看,需要遵循先低后高,先远后近的基本原则,避免因为混凝土不能够及时供应而出现裂缝问题。最后是浇筑速度的合理控制,确保各层混凝土在初凝前能够振捣密实,同时也应避免浇筑过快而导致离析情况出现。
2.3.3振捣设备
振捣设备会对混凝土密实度带来重要的影响,首先要结合结构特点和坍落度来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例如坍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或者钢筋密集位置要选择直径小的插入式振捣器。面积大的平板结构可选择平板式振捣器来振捣。其次,在对振捣设备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选择正确的方法,在应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遵循快插慢拔的基本原则。而在使用平板振捣设备时则应该保持均匀移动振捣,防止发生过振或者漏振的问题。最后,要结合混凝土施工要求和性质来明确振捣频率和时间。通常来看要将振捣时间控制在20秒左右,结合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达到密实度要求。
2.4混凝土的养护与拆模
2.4.1养护方法
首先,要考虑到各方面的要求和条件来选择最为合理的养护措施,例如在干燥环境下需要通过覆盖薄膜的方式来保持湿润。其次,要明确混凝土养护的时间,这会对混凝土强度带来直接影响,通常来看应该将养护时间控制在七天以上,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强度混凝土而言,应结合具体情况来对养护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最后,在开展养护工作时,要保证混凝土表面一直处于湿润的状态,避免蒸发水分而导致裂缝问题的发生,可通过洒水或者覆盖薄膜的方式来实现。
2.4.2拆模时间
在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中,拆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拆模有利于保障混凝土的完整。具体来看,在拆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要结合混凝土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拆模时间,如果拆模的时间过早可能会破坏混凝土结构,如果时间过晚则会对进度造成影响。通常来看当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可进行拆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利用相关的仪器设备来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其次,在对模板进行拆除的过程中,应将后浇筑的模板拆除掉,然后再将先浇筑的部分拆除掉,避免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最后,要注意对棱角和表面的保护。在拆模时应该避免因为划伤或者撞击而造成破损的情况,可采用相应的工具来进行敲击,以减少其中的摩擦力。另外,对于已经拆除的混凝土应该及时做好覆盖保护工作,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土建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化应用是非常重要,通过对其中的要点进行分析,来为土建工程的顺利开展带来重要的信息支持。随着科技进步,混凝土施工技术也会不断的发展,需要对其发展动态保持关注,从而积极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亭云.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J]. 世界家苑,2011(5):5.
[2] 陈嘉博. 节能型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标准与应用技术探究[J]. 现代工程科技,2023,2(18):41-44.
[3] 刘艳龙.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4).
[4] 薛思艾. 浅谈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5042-5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