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
摘要
关键词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优化措施
正文
中图分类号:S27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村人饮安全工程作为保障农村、偏远地区等远离城市地区人们的饮水安全工程,其建设质量与其后续的人饮安全保障效果有直接联系。为保障农村、偏远地区人们的饮水安全需要,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农村人饮安全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减少人饮安全工程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加大对人饮安全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管理要求,才能够保障非城市、偏远地区人们的饮水安全需求。
1 农村饮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强化农村地区抗旱防灾能力
分析目前形势,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抗旱防灾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自然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对其农业生产产生影响。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对工程的实际运行进行严格与高效管理,能够在相对明显的程度上助力农村地区抗旱防灾能力的提升,在达到旱涝保收目的的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保证,而这对于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1.2 提升农民饮水与健康水平
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并加强对其运行的管理,既能将农村地区淡水资源匮乏这一问题解决,又可以为工程建设所在地的饮水质量提供可靠保证,将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以及传播率控制于尽可能低的水平,在极大程度上实现对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和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发挥出对农村居民生产及生活热情的有力激发作用。
2 农村饮水安全发展现状
2.1 保障力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由于部分供水工程建成时间较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当时的整体条件有限,资金不足,因此工程建设标准较低,使用至今,管网老破,损坏情况较为严重,运行中时常发生故障,不仅提高了维修难度和成本,更影响了供水质量。所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整体保障力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2.2 缺少经费保障
目前,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很多农村已开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但是在其运行过程中,普遍缺少运行费用。来自农民缴纳的水费,根本无法维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正常运行,这就导致维修养护、更新改造等工作难以有序开展,运行管理工作更是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不仅对农村的饮水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更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阻碍因素。
2.3 专业管理人员不足
分析目前普遍情况,村民应当对本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负责,但是村民并没有足够的工程操作及运行管理知识,仅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为维护与维修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证,在有问题出现时,不能做到对各类供水设施的第一时间修复。举例而言,机械与电气故障、管道破裂以及管道泄漏等问题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将自来水厂与机械设备的损害程度加大,而这又会导致维修资金的大幅增加以及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寿命的缩短。加之一些工程项目存在重复构造以及频繁维护支出的状况,浪费现象的发生率也处于较高水平。
3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措施
3.1 保护好水源地
为了巩固和提升农村饮用水水质,必须保护好农村饮用水水源,采用创新农村水源地保护管理模式,一是根据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特性,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农村水环境管理体制和保障法规体系。二是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采取措施强化水源保护区的设定和各种水源地的保护管理,保障供水水源的水质安全。三是创新激励机制发展生态农业,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农业废弃物等的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并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加强资源化利用、节水和保护水源地安全等方面的宣传,鼓励公众参与。
3.2 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必须针对当前农村现有的安全饮水工程加强实践调查,了解其实际应用情况,再根据农村实际用水需求情况,对其加大改造力度,更新先进设备,优化管理布局设计,从而既能够降低供给和维修养护成本,也能够使农村饮水安全服务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例如,由于缺少资金,很多供水工程的建设标准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需求。所以,政府必须加大扶持政策,多方筹措资金,除了给予税收优惠,加强补助和金融政策扶持之外,还可以采用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引进社会资金,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有效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水平。其次,结合农村实际情况,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应加大跨地域、跨领域合作力度,实行建、管、运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提高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管理水平,优化相关工程项目的规模效益,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有效整合水资源,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平衡发展。
3.3 保证供水价格制定合理性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际建设及其运行管理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项目可以将自身所具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需要以明晰的供水价格制定为入手点,以对农村地区经济不但不被增加这一要求的满足为前提,针对水资源的供应设定合理价格,以此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后续的运行及管理过程中可以获取相应的经费支持。只有保证水价制定的合理性,才可以将饮水安全工程效益积极而又充分地创造出来,为工程的良好运行提供可靠保证。所以,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无论工程规模是大还是小,都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水价成本核算,保证核算工作有效性,基于有偿供水、有偿用水的原则进行水资源的供应,同时,遵循成本加微利的理念进行供水价格的制定,确保水价的制定真正符合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
3.4 全面质量管理
首先,传统工作模式中的责任不清晰是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在每日的施工工作开始前,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应将当日施工任务进行分割,将施工任务下达至施工人员个人,在任务明确、责任明确的工作模式中,能够便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开展现场监察工作,及时发现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并追责,避免后续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其次,实时跟踪的意义在于,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期间的周期性检查,通过实时跟踪能够使施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时刻处于紧绷状态,进而保证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施工质量。
4 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业,所以当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对此提高重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积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工作,为广大农村居民安全饮水用水,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海山.加快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体系解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24):101-102+106.
[2] 孙启祥.农村饮水安全助力脱贫攻坚成效和经验[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20,(04):24-25.
[3] 陈敏.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 叶生进.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四川水利,2020,41(05):92-93+97.
[5] 杨红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的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09):224-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