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屏风看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丁园园

辽宁省本溪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本溪市117019

摘要

屏风是我国传统建筑隔断形式之一,是我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具有悠久的历史,流传至今不断发展,繁衍出一套完整体系。这在西方传统建筑中是没有的,后由中国流传到西方之后,屏风在中西方建筑中也存在着很多差异。本文根据这些差异分析中西建筑文化差异背后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

屏风 中西方 传统建筑 差异

正文


早在3600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出现了屏风,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分隔空间,随着不断的发展,品种趋于多样化,到了明清屏风种类和处理手法更是多样化,变为更注重装饰效果的陈设家具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 屏风的简介

“屏者,障也。”[1]在这里谈得是狭义的屏风,即是指在传统建筑中,主要用来分隔室内空间、挡风或隔断视线的用具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图片13.png 

二、 屏风的功能

1. 分隔空间

屏风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来分隔空间的形式之一。例如在卧室中如想分隔出读书空间,可采用开敞式书架、陈列架或小型折叠屏,分隔出安静的学习、休息环境。

2. 遮挡视线

遮挡视线保证室内活动的私密性。例如厅堂内侧为主人活动居所,登门拜访的客人未经同意是不可以入屏的,连看都不能看一眼。

3. 防风、减缓气流

古代的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建筑的通风性很好,不如西方钢筋水泥房屋那么严禁。但一到冬天天气寒冷时,冰冷的寒风让人很不舒服,屏风可以遮挡风寒。

《水龙经》云:“直来直去损人丁”。有了屏风,气流则要绕道而行,这一绕行轨迹弯曲成了S形,气流便减慢下来。《皇帝内经》说,气着,人之根本也。由于气流减速,接近了人体气息运行的速度,而这流速相等,人就产生舒适感,有益健康。

另外,人们将屏风视为辟邪的工具,将会客厅分割成聚气的若干小气场,调整生气的来路,使自己处于生气、延年、天医的好气场中[2]

图片14.png 

三、 屏风在传统建筑中的位置

1. 中堂后墙部位,挡避风寒。前置桌子、椅子等,突出了屏风前的陈设,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彰显主人的权贵与地位。

2. 在床后安置屏风,亦作倚靠或挂置物之用。

3. 置在床前或床头,起遮蔽作用

4. 门厅入口,起遮蔽作用

  另外屏风根据起居、会客、餐饮等不同功能的需求,随时划分、围和空间,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四、 屏风在中西传统建筑中的差异

1. 起源不同

屏风是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并且历史悠久,流传至今,不断发展,繁衍出一整套完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体系。而西方传统建筑中无,直到洛可可艺术兴起的18世纪欧洲(我国清朝),才从中国传到西方。

2. 功能不同:

中:主要起分隔空间、障目作用,另有防风、过度空间,同时还有装饰效果。

西:更多的是一种陈设家具,分割空间的功能减弱,失去了半遮半掩的文化韵味。

3. 内容主题不同:

中: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诗画为主画有帝王将相、烈女、孝子之类的故事。

西:主要是打猎捕鱼等生活及神话故事题材为主。

五、 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1. 从空间观角度

中:空间与实体的关系上,是辩证关系。最早提出空间相关性的是老子,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人们建房、立围墙、盖屋顶,而真正实用的却是空的部分;围墙、屋顶为有,而真正有价值的却是无的空间有是手段,无才是目的,即实体是手段、空间是目的。

西: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把坚固原则置于首位[3]。歌德在《德国的建筑艺术》一文中提出:“我们的房屋不是覆盖在四个角的四根柱子上的;它们是覆盖在四面四堵墙上的。”它们强调的是实体的一方,强调的是实体对空间的围合作用,而这种观念与中国老子的有无相生空间观恰恰相反。

2. 从时空观角度

中:时间与空间两者相统一。人在建筑中的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空间形成了一个个连续的画面,从而使人感到时空的流动[4]

西:西方建筑在现代主义建筑产生以前,其空间的发展,从总体上讲,是以“静态空间”为主,也即空间与时间是互为分离的。室内空间的分隔方式主要以实隔为主,室内常常被分隔成一个个相当封闭的空间,室内空间体现为一个个静止的空间和瞬间的时间状态,而不是运动的空间和长久的时间状态[5]

小结:

屏风作为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物化形式。屏风作为人类行为方式和造物方式其本身的装饰性和依附于其身的装饰图案和装饰雕刻所具备的文化意义属于整个社会文化系统。屏风文化艺术以其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社会功能的完整性而成为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和文化行为的产物。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941

[2]陈静.屏风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第四期,100

[3]李凯生,彭努.现代主义的空间神话与存在空间的现象学分析.时代建筑,2003(6),3

[4]詹和平.人居与神居——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2007(5),128

[5][]布鲁诺赛·维著.现代建筑语言.席云平,王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51

 

参考文献:

[1]罗文华.鉴藏屏风[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邢耀匀.中西方古典建筑外部空间构成比较研究[D]. 2009.5

[3]朱莎.屏风的研究[D]. 2008.6

[4]王果.中国古代屏风设计艺术源流[D]. 2006.1

[5]詹和平.人居与神居——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D].2007.5

 

作者简介:丁园园(1986.9-),女,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人,硕士研究生,工程师,建筑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