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的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以网络式管理为路径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黄柏翰

身份证:452526197909040011

摘要

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的完善是提升我国市政公用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的完善有助于规范建筑市场行为,提升我国建筑市场的运行效率。以网络式管理为路径,构建高效的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能够解决目前我国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构建高效的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时,应该明确网络式管理中各参与方的权责与利益,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与约束机制,建立社会公众对市政公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高效的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


关键词

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网络式管理

正文


引言:市政公用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质量对于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方面存在着政府监管缺失、市场竞争不规范、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不利于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构建高效的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升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的现状分析

1.1 市政公用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

市政公用工程是指城市的道路、桥梁、隧道、给排水、污水处理、环境卫生等工程项目。市政公用工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和投资环境,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市政公用工程建设项目具有点多面广、投资大、周期长、涉及部门多等特点,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工程。

1.2 监督机制的定义和作用

监督机制是指由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制度所组成的,通过一定的运行程序使资源在管理主体之间合理流动,达到协调运行和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对监督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监督机制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信息共享和交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以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因此,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是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使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法治化,必须建立健全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使其在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1.3 现有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监管主体不明确,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监管过程中,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市政公用工程建设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建立健全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的措施: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任;明确监督机制的职责划分;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网络式管理在市政公用工程监督中的应用

2.1 网络式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式管理是一种由计算机和网络组成的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互和共享,以实现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其主要特点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信息在施工现场与业主、监理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共享,有效地控制了施工现场的安全质量问题。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工程质量。

2.2 网络式管理在市政公用工程监督中的优势

网络式管理的应用,提高了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了监督工作周期,同时也便于对工程进行全面、准确的监管。

一是有利于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利用网络技术,可以将整个项目建设的内容、进度、质量等信息在网络上实时地显示出来,使项目管理人员能及时地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对工程进行管理。

二是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监督效率。网络式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信息以图表、报表等形式在网上显示出来,这样,工程监督人员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信息,及时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监督的效率。

、构建高效的市政公用工程监督机制的路径

3.1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市政公用工程涉及的行业面广,种类繁多,对其质量监督管理的政策和法规也不尽相同,如对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资质要求、对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规定、对质量监督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规定等等。因此,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就必须根据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后新形势下的质量监督要求,结合目前我国市政公用工程建设管理实际,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特点的政策和法规体系,以确保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

3.2 建立信息化平台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平台,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系统,将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和企业的质量监督信息以及各参建单位的质量信息全部输入计算机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查询、汇总、整理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建设中的有关信息,为工程监督机构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提供可靠依据。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可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效率,使市政公用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在施工前就能充分掌握工程有关信息,从而在施工中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约束,达到对施工过程有效地进行监管的目的。

3.3 加强监督力量建设

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能处理突发事件的高素质监督人才,加强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建设。同时,要根据我国市政公用工程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对集中、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在城市内设立统一的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以满足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

3.4 完善奖惩机制

要建立和完善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成绩与其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以此调动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更具生命力。同时,还要建立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反馈制度,将质量监督工作情况及时反馈给参建各方,对在工程建设中有突出表现的参建单位、个人给予奖励。另外,还要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那些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惩处,从而促进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健康发展。
四、结语
 市政公用工程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政公用工程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网络式管理作为一种高效的工程质量监督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其优点,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效率,同时也能起到促进市政公用工程健康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伟。基于网络化管理的城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研究[J]。北京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5-119.

[2] 张景锋。市政公用工程质量监督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网络化管理为路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6)49-5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