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管理策略
正文
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综合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主要载体,它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经济和各项活动的发展,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城市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规划和建设中,应将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其根本功能。所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2.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但实际情况显示其存在着若干问题。
其一,质量监管缺乏有效手段。目前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管多为表面化,不容易发掘潜在问题。同时,在采用传统检测手段时,往往存在误差,检测结果难以得到准确验证。
其二,质量监管缺少有效制度。除了市政管理、质量监管条例之外,当前市政施工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细分制度,无法对不同类型的市政设施进行专业化管理。这一问题不仅会导致施工管理的混乱,严重时,还会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安全稳定带来潜在风险。
其三,监管和整改力度不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存在不少障碍,导致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问题无人监管,无法进行及时处理。另外,在问题发生之后整改速度过慢,直接导致市政质量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其四,人员素质影响。不管是哪种项目,都离不开人的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施工活动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在施工质量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质量管理效果,也会进而影响到建设质量。如果施工管理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导致对工程的检查不重视,没有及时地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轻则造成返工,延误工期浪费成本;重则发生安全事故,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
3.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3.1建立有效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的管理体系是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建立有效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质量风险,进而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质量。
为建立有效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第一,建立规范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该制度应包括施工安全、质量监理以及相关质量验收规范,明确每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制定不同阶段的验收标准,并对所有涉及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等工作的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第二,做好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控制和检查。通过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疏漏和质量问题。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机制,加强对建设过程中各种设备、器材、材料等的质量检查,做好记录工作,并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第三,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和管理体系。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工程信息系统,实现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数据共享和协作。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工程档案管理和数据统计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数据统计,为以后的施工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在建立有效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多种手段,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施工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的水平,为保障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质量作出贡献。
3.2优化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流程
在市政基础设施施工中,流程优化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施工流程的不合理会导致工期延误、质量不达标、安全事故等问题。因此,在施工开始前,应该对整个施工流程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找出其中不合理或瓶颈的地方。具体来说,流程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确定施工流程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这需要参考既定的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将施工流程分解为相对独立的模块,方便后续的管理和控制。一个流程模块应该具有清晰的目标和可量化的指标,便于对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其次,要进行流程优化并制定相应的流程改进措施。优化的目标是尽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且保证质量和安全。因此,在制定流程改进措施时,需要根据各个模块的特点和需求,找到指导性最强的改进方法,采用全流程优化的思想,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机制,确保施工流程的稳定和长期可持续。
最后,是流程改进的实施和监控。在执行流程改进措施时,应该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监控主要包括各个流程环节间的协同、流程指标的达成情况、流程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等。当发现问题时,应该对缺陷和不足进行定期的反馈和改进,以便不断提高施工流程的质量和效率。
3.3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控
首先,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控需要明确监控范围。全面、细致地了解市政基础设施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确定监控内容和标准。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确保质量信息的高效流转和控制。
其次,要明确监控方式和频次。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控可以采用现场检测、定期检查、抽样检验等方式。同时,针对不同项目可以确定不同的检测频次,以及相应的应急应对机制。
最后,还需要做好质量监督检查相关工作。监督检查可以由业主方、监理方或第三方机构负责。通过不定期的现场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各方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通过加强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也是建设现代城市、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质量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3.4增强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市政工程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能否得到有效监控。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与技术能力不高,施工单位必要通过大量的企业培训和技术专项培训来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态度也是一个重要考评的方向,应该使每个质量管理人员都能充分意识到质量监管对于市政发展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解决。此外,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责任意识,避免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此外,加强施工过程中同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也是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中应该重视的方向之一。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策略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推动科技应用、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监督和评估制度,实现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的提高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新宇.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信息周刊,2018:1.
[2]戎栋旻.市政基础设施施工质量管理策略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1.
[3]江林.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及其控制探究[J].房地产导刊,2018: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