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美丽公路建设设计模式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杜勇

安徽宏泰交通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230001

摘要

本文根据S322泾县至茂林段美丽公路建设工程设计,进行全面的建设模式探索和分析,提出了适合安徽特征的美丽公路+的建设理念。


关键词

美丽公路; S322泾县美丽公路建设工程;设计

正文

1引言

泾县政府提出322省道城区至茂林榔茂路交接处为重点深入挖掘沿线山水资源、人文景观,打造泾县美丽公路样板”。该项目路段主要为红色旅游区、革命旧址、宣纸文化景点和特色村庄,旅游资源丰富道路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目的是结合该项目探索适合安徽省美丽公路建设的标准与模式

2、设计理念

2.1、美丽公路诠释

项目以现状道路为载体,对美丽公路“美”建设内容提炼出主体工程生态美、行车安全舒适美、路域环境和谐美、景观绿化自然美、便民服务温馨美、公路文化内涵美五部分。达到生态、舒适、绿色、和谐、文化、温馨的人文感受。

2.2、“美丽公路+”模式

2.2.1、美丽公路+旅游

深入挖掘以新四军文化为代表的红色资源,串联县域红色景点,利用沿线交叉口及空地以节点文化的形式突出红色旅游。

2.2.2、美丽公路+美好乡村

结合沿线村镇“美好乡村” 建设,包括街道化改造、绿化提升、村庄亮化、公共服务配套。

2.2.3、美丽公路+三线四边

结合三线四边公路线、江河线的治理,打造生态长廊、风景长廊;将村镇周边、景区周边治理,融入到本次路域环境综合治理设计中。

3、总体方案

3.1、内容及范围

通过设计明确美丽公路建设主要内容,包含公路主体工程完善、安全设施、路域环境整治、景观绿化提升、便民服务设施、公路文化建设、智慧旅游等。根据设计内容与主体公路的关系我们将路域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核心区、影响区、辐射区。

3.2、核心区建设

3.2.1、主体工程完善

 提升公路主体

项目结合路面养护工程,因地制宜,加强道路路基、路面、边坡、排水等基础设施养护,做到路基坚实、路面平整、边坡稳定、排水通畅。

 道路服务人性化

充分利用路侧空地设置紧急停带在非机动车、行人较为集中区域,无设置辅道或人行道路段,对硬路肩采用彩色防滑铺装,成人非一体通道。

 整治零散村庄、居民区

村庄民房离路肩距离小毓3.0米的,路面边缘采用路肩硬化疏导;部分路侧房屋离路面≤1.5米路段,采用直接修砌盖板边沟,实现人车分离。

3.2.2. 安全设施完善

 完善防护安全设施

规范完善各类交通安全设施基础,在保功能的条件下,防护设施结合周边自然环境,选择多样仿生形式,达到与自然景观协调、统一。

 规范标志、标线设置

对原有标牌设置优化,强化服务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彩色标线、立体标线运用,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出行氛围。

 规范公路搭接道口

结合安徽省“五小工程”建设,对沿线低等级道路、经营道口等,采用弹石路面、减速板、减速丘等措施进行减速,突出主路优先权,保证行车安全。

3.3、影响区建设

3.3.1、路域环境整治

 街道及景区的“亮、透、诱”

通过对村镇房屋、围墙修缮美化,沿街商铺门楣统一改造等让人文特色“亮”起来沿线山水、奇石等自然风景名等路段移除遮挡物,使其秀美风景“透”出来历史古迹、文化旧址等重新装潢修缮,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将其“诱”出来

 公路沿线的“一拆、二挡、三清、四改”

结合泾县人居环境整治,对无人居住破旧建筑、废弃墙进行拆除;沿线老旧建筑及沿线的砂、石、木料等建材市场、废旧回收点等经营场所进行迁移或遮挡;清除建筑控制区内的非公路标志;路侧沙堆、土堆、石堆、柴堆、垃圾堆进行彻底清理;对公路用地范围内的电力、电信杆进行移位,整理道路上空电线。

3.3.2、景观绿化提升

结合公路地貌及环境特征,以“山、水、城、田形式划分的公路沿线景观特点,其绿化景观以面、线、点的方式立体化展现。

 两带

公路带:沿线绿化按照精品文化公路标准提升设计;

绿道带:按照“精致、秀美、灵动、文雅”的理念适度配套绿道。

  五段:

根据项目区域特征划分景观段落,包括泾川城郊段、碧波青山段、翠色山林段、绿洲田园段、红色古镇段。

 多节点:

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及路域环境整治,在集镇、村庄空地、厂区门口设置绿化小节点进行美化,增设相应的休憩设施。

优化沿线交叉口绿岛景观绿化,采用以绿色为主色叶搭配,因地制宜,打造舒朗大气的视线节点。

上边景观结合周边环境以生态防护、色带美化形式恢复坡面植被。

3.3.3、便民服务设施

 驿站:

节约用地有效补充充分利用现有道班、治超站、换乘站点等场地改造,完善行乘人员及城乡居民便展场所。

 导视系统:

公路文化主题为设计基调,结合周边建筑特色,配备全路段导视系统,彰显文化底蕴。包括道路交叉口,节点、公园、停车、垃圾桶、指示标向处等。

 服务设施:

采用与社会共建模式,利用沿线加油站、公路养护站点、交通观测点、交警支队等场所设提供商品、修理、卫生间等便民服务点,公路部门提供标指引。

 公交站:

公交站台可作为体现人文关怀、文化风情的载体设计结合整条道路的硬制景观风格,利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与其周遍自然环境相融合。

 道路照明系统

运用“低碳”环保、节能的绿色照明新理念,在村镇路段完善照明系统,较好提高交通诱导行车安全同时道路照明形式能强调区域的个性和标志的“唯一”性,打造充满个性的城道路夜景。

3.4、辐射区建设

3.4.1、公路文化

主题及元素

充分与泾县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相融合,明确 “展宣纸长卷、绘三色泾川”的总体目标,并配套具有泾县地方特色的美丽公路标识和泾县特有“三色”元素,围绕“追承红色文脉、览胜青山绿水”文化主题展开设计。

表达方式

Ø 结合观景台、村镇停车点交叉口、路侧空间等场地,设置雕塑、雕刻、勒石、园林小品、艺术小品等形式,辅以乔木灌木、修建绿色草坪,打造文化景观;

Ø 利用路侧硬化、铺装以铺砌图案、绘画等形式体现地方文化;

Ø 利用公路主体设施如防护、挡墙、隔离墙等立面采用雕刻、饰面等形式体现地方风俗、传说、历史典故

Ø 以信息板、候车站宣传栏、指示牌等形式宣传地方文化;

Ø 结合公路运输班线,设置各具特色的候车亭、公交站台;

Ø 地名、公里碑、百米桩等附属设施采用体现地域特色的形式和样式;

Ø 利用村镇超市和餐厅,宣传地方特产、工艺品、饮食文化。

4、结语

经过S322泾县至茂林段美丽公路建设,给沿线村镇居民带来了较高的旅游经济效益,畅通了道路通行能,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提升了公路服务水平。通过“融合共建”打造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浓厚 、便民服务人性化、路域整体和谐舒适的美丽路是我们愿望及目的,并以该项目作为安徽美丽公路领先示范,全面推广省内美丽路建设。

参考文献

[1]吴静谢函安吉启动全域标准化美丽公路建设[J]. 中国公路2017(15):94-94.

[2]吕建伟, 吴江萍. 杭州市美丽公路的建设实践与思考[C]// 中国公路学会养护与管理分会学术年会. 2018.

[3]王玉兰. 浙江美丽公路建设的分析与探究[J]. 现代园艺, 2018(10).

[4]浙江省公路管理局. 修一条路 造一片景 富一方民——浙江省美丽公路建设纪实[J]. 中国公路, 2015(19):62-76.

 

作者简介杜勇1981年4月),,籍贯(安徽省、合肥),毕业/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历本科中级工程师。专业方向:交通工程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