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
摘要
关键词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正文
1.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
1.1水泥试验检测
(1)原材料采样及试验准备
在进行水泥试验检测之前,首先需进行原材料的采样以及试验准备工作。采样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水泥样品,并遵循相关的采样标准和规范。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污染、混杂和湿度的影响,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采样完成后,需进行试验准备。首先,对采集到的水泥样品进行标识和编号,以便于后续的实验操作和结果整理。然后,按照试验要求,将水泥样品进行必要的研磨、筛分和干燥处理,确保水泥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物理性能试验
水泥的物理性能试验是对其物理特性进行评估和检测的关键环节。常见的物理性能试验包括比表面积测试、密度测定和凝结时间测定等。这些试验旨在评估水泥的颗粒特征、密度及凝结特性,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比表面积测试是一种常用的水泥物理性能试验方法。它通过测量水泥颗粒的界面面积,反映了水泥砂浆的活性和粒度分布。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比表面积仪和液体氮吸附法等。密度测定试验则是通过测量水泥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出的比表面积,进一步了解水泥的密度和孔隙性能。最后,凝结时间测定试验用于评估水泥的凝结速度和强度发展,通常采用细度模量仪和压片实验等方法。
(3)化学性能试验
除了物理性能试验,水泥的化学性能也是进行试验检测的重要内容。化学性能试验主要包括水泥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和化学活性的评估。常见的化学性能试验有含量测定、毛细管渗透法和钙水化热试验等。
水泥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是一种常用的试验方法,通过化学分析,测定水泥中硅酸盐、铝酸盐、铁酸盐等成分的含量,了解水泥的化学组成和质量。毛细管渗透法则用于评估水泥的剂量活性和水化产物形成程度,常用来衡量水泥的早期强度发展和长期持久性。钙水化热试验则是利用水泥与水反应产生的热量变化来评估水泥的水化反应活性,一般采用半绝热量计或微量热仪等设备进行测定。
1.2砂试验检测
砂是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到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为了保证水泥混凝土的质量,砂的试验检测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进行砂的粒度分析。砂的粒度分布对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粒度分析可以确定砂的颗粒大小范围,从而评估其适用性。常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筛分法和沉降法。筛分法主要是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得到各个粒径级配的砂。通过分析得到的粒径级配曲线,可以判断砂的骨料稳定性和孔隙度等参数,对于确定砂的合适用途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进行砂的吸水性试验。砂的吸水性是指砂与水的接触表面积与其自身体积之比。吸水性的大小与砂的孔隙结构、表面特性等密切相关。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浸水法和护水法。浸水法是将砂样置于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通过称重的方法比较其干燥前后的质量差异,计算吸水率。护水法则是将砂样放置在特定湿润环境中,通过测量水分蒸发的速度,间接评估砂的吸水性能。
再次,进行砂的含泥量检测。含泥量是指砂中泥质颗粒的含量,泥质颗粒对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和工程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常用的含泥量检测方法有洗涤法和沉降法。洗涤法是将砂样与水混合后进行搅拌,使泥质颗粒悬浮于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后,通过沉淀和称重,计算出含泥量。沉降法则是将砂样与水混合后,利用重力作用或离心力使其分层,通过分析不同层次的含泥量,得到砂的含泥率。
最后,进行砂的强度检测。砂的强度对于水泥混凝土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砂的强度检测方法有抗压强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试验是将砂样制成立方体或圆柱体样品,通过加载施加荷载,测量破坏荷载,计算出砂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试验则是将砂样制成两块平行切割面,通过施加一定的荷载,记录劈裂的荷载大小,评估砂的抗拉强度。
1.3石试验检测
石材作为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的检测对于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石材试验检测中,主要包括石材性质的测试和石材的适应性试验。
首先,进行石材性质的测试。常用的石材性质测试方法有质量密度测试、吸水率测试、抗压强度测试和冻融循环试验等。质量密度测试通过测定石材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得出其质量密度,从而判断其密实程度和抗压强度。吸水率测试则是浸泡石材样品一段时间,然后测定其吸水量,通过比较前后质量的差异计算吸水率,以评估石材的吸水性能。抗压强度测试是对石材进行力学性能的评价,常采用压力机进行压力加载,通过记录压力加载的变化来得到石材的抗压强度。冻融循环试验是模拟石材在实际使用中所受到的冻融循环环境,通过反复冻融试验来评估石材的耐久性,一般以试验前后的质量损失来反应其耐久性。
其次,进行石材的适应性试验。石材的适应性试验主要是为了评估石材与水泥混凝土的相容性以及其在混凝土中的稳定性。适应性试验常采用胶凝材料与石材的界面附着强度试验和冻融膨胀试验等。界面附着强度试验是通过将石材与胶凝材料粘接在一起,并进行抗拉试验来评价其附着强度,较好的附着强度可以保证石材与混凝土的紧密结合。冻融膨胀试验是在模拟的冻融条件下,观察石材与胶凝材料之间的位移和裂缝情况,以评估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2.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的质量控制
2.1严格执行原材料试验检测流程
想要提高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水平,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必须要规范试验检测流程。相关的试验检测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规章流程开展试验检测工作,在试验检测过程中,规避错误操作行为,最大限度降低人为操作的影响,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为后续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除此之外,试验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试验检测结果。所以,应强化人员培训工作,参与试验检测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通过定期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试验检测水平。
2.2有序落实检测数据管理工作
试验检测工作所获的数据信息能够作为评价整个工程品质的重要依据。相关工作人员在得到各项数据信息的时候需要注重将其进行精细化的审核,这样能够切实保证数据信息的精准度。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核对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需要对数据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对误差信息进行修正。其次,在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能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注意配置相应的台账,并且需要采用电子版纸质版结合的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为保证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做好准备工作。
结 语:
研究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有效的试验检测,可以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工程的整体品质。未来的研究可以在试验方法、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公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凤玲,毕海波.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试验检测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3
[2]庄志宇.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及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