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王天津1 蔡奕楠2

杭州上城区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数量越来越多,目前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偏差在实际施工中较难得到有效的控制,是困扰建筑从业人员的一大难题,给现浇结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也是业主投诉的热点。为了更好的了解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造成的质量问题,本文结合杭政储出[2020]25号地块人才专项租赁用房项目,并且通过国内外设计规范的角度出发分析,并进行实地考察与检查,从设计、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现场施工等证明,以上对策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因果分析图;厚度偏差

正文


引言

浇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控制,其施工方法经过多年不断更迭创新、不断摸索实践,仍有不足,目前仍是工程主体质量中难度较大的环节[1]而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于保证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均具有重要意义[2]钢筋保护层一般是隐蔽项目,受影响的因素多、控制难度大,其偏差存在一定不可预料性[3]给现浇结构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本文结合杭政储出[2020]25号地块人才专项租赁用房项目将本次成功经验加以整理归纳总结经验与教训,完善一套有针对性的企业标准,作为以后有关技术规程编制的依据。

 

1工程概况

杭政储出[2020]25号地块人才专项租赁用房项目场地外东侧为现状文商街;南侧为现状三卫家园东苑住宅小区;建设用地面积总计20519m2总建筑面积82835.64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49081.46m2,地下建筑面积33754.18m2结构形式:装配式-框架剪力墙主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设有层地下室,大底板基坑开挖深度约-9m自然地面标高为-0.7m,室内±0.00为黄海高程6.7m,室内外高差0.1m。场地地貌形态较单一,场地现状为荒地。场地比较平坦,局部略有起伏,场地内现状高程一般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4.99m6.31m

 

2、施工选择

为了更好了解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造成的质量问题,公司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在施工中投入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职工劳动技能水平和劳动态度较好。选择的施工班组质量意识强,操作工人都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教育,实践经验丰富,接受能力强。项目部人员配备齐全,管理基础好,老中青相结合,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强,能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操作施工。 根据人才专项租赁用房项目分析认为:只要现场人员团结一致、管理到位、措施得力、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制定的目标是一定能实现的,工程质量也可确保达到业主不投诉的评定要求。

 

3现状抽样检查

为了更好了解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造成的质量问题,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并对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存在的质量问题展开调查,针对目前数据收集,统计了目前市场上一些项目存在混凝土楼板偏差质量问题的原因表1所示。

 

 

 


1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质量问题统计表

质量问题

偏差超标点数

5#楼/点     

6#楼/点     

7#楼/点

频数/点

频率/%

累计频/率/%

模板安装不平

38

42

46

44

43.5

44

混凝土浇筑不良

9

8

9

37

26.5

81

人员管理不严

9

7

6

9

17.5

90

夜间施工控制不力

7

3

4

6

7.0

96

其他

2

1

2

4

3.5

100


合计

61

67

100



从质量缺陷排列图分析可以看出,“模板安装不平”累计频率达43.5%,“混凝土浇筑不良” 的累计频率达81%,是“关键的少数项”,是严重影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的质量问题;故首先需解决模板安装不平和混凝土浇筑不良连接不达标问题,以降低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如果想实现制定的目标值,在不考虑其他方面变化的情况下,必须降低该两项缺陷指标。通过量化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1理想状态,两项症结100%全部解决,合格率为:83.3%+81%*16.7%=96.83%>92%(目标值)

2低线状态,两项症结70%全部解决,合格率为:83.3%+81%*16.7%*70%=92.77%>92%(目标值)

考虑到以上原因,小组将模板安装不平和混凝土浇筑不良这两个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解决该症结方面,强化实施过程的执行与监督,通过不懈的努力,实现制定的目标值。

 

4原因分析

针对从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质量排列图中得出的主要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广泛收集现场工人、质检员、各级专家的意见,积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绘制了如图1原因关联图。

 

图片4(1).png 

 

1  原因关联图

如图2对以上因果分析与关联分析图进行了集体讨论,对末端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证,逐一进行确认要因:

4.1外加剂质量问题

通过分析末端原因外加剂质量问题调查、分析外加剂的选用不当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混凝土质量最后确定要因

4.2砂石料含泥量大

调查、分析到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现场取证,发现该厂家的砂石料含泥量均符合规范要求最后确定非要因

4.3混凝土接搓不紧密

调查、分析混凝土接搓不密实,极易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合格最后确定要因

4.4未按配合比精确投料

调查、分析到商品混凝土供应厂家现场取证,发现该厂家混凝土搅拌时,投料计量误差在1%之内,符合规范要求最后确定非要因

4.5保护不到位

现场验证现场保护措施没做到位最后确定非要因

4.6模板本身出现问题

现场验证现场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未对进场的模板进行严格控制最后确定要因

4.7楼层标高引测不当

现场验证模板安装人员质量控制不严最后确定非要因

4.8班组责任制度不完善

现场验证在核查过程中发现,班组质量责任制度不够完善最后确定要因

4.9技术交底不具体

现场验证查看交底记录,发现交底内容缺乏针对性最后确定要因从以上调查、分析、论证,可以看出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外加剂质量问题混凝土接搓不密实模板本身出现问题班组责任制度不完善技术交底不具体

 

5制定对策

5.1外加剂质量问题

外加剂的选用是混凝土抗渗的关键,对市场进行调查对多个商家进行比较通过反复试验对比,选取有合格证书且优质的外加剂最终确定选用UEAH型膨胀剂,以确保施工过程和其后的微膨胀要求,减少裂缝产生,以降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偏差。外加剂确定后,针对外加剂的特性和掺入方法,以书面形式通知混凝土厂家,并明确掺量,同时要求混凝土厂家将外加剂掺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经检查选用外加剂以后,混凝土质量明显改善,达到抗渗的要求。

5.2混凝土接搓不密实

在接搓部分混凝土终凝后,对接缝不密实的地方重新浇筑接缝密实混凝土表面凿毛,用水湿润后,露出石子,并清理干净,再用同强度砂浆铺垫以保证混凝土的良好粘接。支模完毕后,混凝土浇注前,先用水湿润接搓部分混凝土,然后浇筑同强度砂浆做为结合层,最后浇注剪力墙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注的方法,严格控制振捣质量,确保混凝土接搓密实。经检查,混凝土接搓密实度符合要求。

5.3模板本身出现问题

通过联系多家材料商进行比对,对各个厂家的焊条逐一进行试验,最后将数据汇总统计,选出最优秀的模板。最后进行比较选取合格的模板现场使用模板质量达到要求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把关,控制好进场模板的质量。经检查,模板质量符合要求。

5.4班组责任制度不完善

为了加强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班组质量责任制,组织召开全体施工管理人员及班组长会议,明确了攻关目标、质量责任以及一系列的奖惩制度经检查,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明显提高。

5.5技术交底不具体

对班组人员操作工艺,明确每道工序的操作方法和要领进行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并形成书面记录并要求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名。交底完成后,为了进一步证实施工人员的了解程度,使每个工人都明确施工要求对班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通过测试方可进场施工。经检查,完全符合预期要求。

 

6、施工效果检查

对策落实实施后,在施工完毕后,根据前面现状调查中总结的几点施工质量权限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本工程进行了实地检查,根据发生的缺陷频率数,分析归纳成以下效果调查2所示

2  工程效果调查表

序号

调查项目

调查点数

缺陷点数

频率(%)

累计频率(%)

1

模板安装不平

50

4

40

40

2

混凝土浇筑不良

50

3

30

70

3

人员管理不严

50

1

10

80

4

夜间施工控制不力

50

1

10

90

5

其他

50

1

10

100

6

合计

250

10

100

100

实施结果:模板安装不平合格率=(50-4)/50*100%=92%,混凝土浇筑不良合格率=(50-3)/50*100%=94%,两项指标均圆满完成,并且较目标值略有提高!而且楼板厚度偏差合格率=(250-10)/250*100%=96%,达到指定的目标92%。

 

7、结束语

为了更好的了解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偏差造成的质量问题,PDCA循环贯穿到整个施工过程,并形成制度,继续加强员工创杯意识教育加强职工教育,同时努力改进施工方法,提高工人技术水平为了使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控制水平稳步提高,并在大力范围内推广,我们将本次成功经验加以整理归纳,总结经验与教训,完善一套有针对性的企业标准,严格执行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范中内,作为以后有关技术规程编制的依据。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质量管理机制使我们的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泽林,刘建明,.现浇楼板混凝土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综合控制的方法与途径[J].建筑技艺, 2020(S01):176-178.

[2]马利波,刘振,杜钦.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与控制[J]. 施工技术, 2018(06):405-407.

[3]王广伦.控制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J]..建筑工人, 2022(07):11-1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