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长沙长郡开福中学规划及建筑设计
摘要
关键词
校园规划、建筑设计
正文
校园规划注重理性思考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旨在为学校创造适宜便捷的学习成长环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目标、校方需求、城市界面,周边环境等因素,并结合科学的规划设计原则,确保学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长郡开福中学便是在这种理念下设计的义务教育初中。
一、项目概况
长郡开福中学项目基地位于位于长沙市秀峰大道北侧,西临母山路,东临兴隆路,北邻母山小区,净用地面积为22652平方米。项目北侧为城市安置小区,西侧为城市公园,东侧是住宅小区,南侧则是待规划的住宅小区。场地内部现状地形基本成水平态势,西北角较南部高差约1.5m。
本次中学建筑面积规划约为26504.34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约20775.87平方米,建设规模为24个班,招生规模1200人。包含一栋地上6层教学综合楼,分为教学综合楼北区及教学综合楼南区, 1栋2层风雨操场及地下食堂与车库以及相关设备用房,风雨操场一层主要为架空活动空间。建筑通过连廊相互联系。项目停车位主要设置在地下,总停车数量约75辆。
二、校园规划篇
1、 规划理念
围合式布局:项目用地面积约22652平方米,学校规模为24各班级,共1200名学生,生均用地面积为18.87平方米/人,这个数据布置校园比较紧张。在布置完田径场等运动设施后,仅有13000平方米可规划建筑。教育局希望在有限的场地内尽可能创造完整大气的校园院落,因此我们布置建筑尽可能靠城市道路,在方形的场地内整体呈现出回字形的布局形式。这种布局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学术氛围的形成。
动静分区:中央院落是校园的核心空间,此空间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环境,适合学生学习和思考。同时,院落也是学生休闲和社交的场所,营造出活力与温馨并存的氛围。而处于院落之外,校园之内,则是东侧的运动场,体艺馆处在这两个空间的中间,有效界定了动与静。
人车分流:校园布局通过连通道路、步行道和交通节点等设计,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使院落和楼栋之间相互连通。这种布局鼓励学生在校园内活动,减少车辆通行,提倡步行,促进交通,有利环境保护。
绿色与生态:校园布局强调绿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合理的植被安排和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绿色、美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的提升,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生态系统。
符合国家及地方法规要求: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因日照、噪声等需求,学校教学楼间距必须达到25米及以上。本轮方案满足间距最低要求前提下,尽量使比较局促的用地有较为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因而对于主入口入校门处正对教学综合楼北区,形成一道中轴且连廊位置朝向校门,将学校的主体——学生作为一道风景线展示。中轴两侧为体艺馆及综合楼入口。
2、 功能分区
校园规划西侧靠近公园,东侧为住宅小区。因此将运动场设置在靠城市主路一侧,有效避免城市主路的噪音对教学楼的影响,而主要教学区楼栋设置在用地的西侧靠近公园。
本校区功能按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进行设计,满足学生基本德智体美劳培养需求。教学综合楼北区主要包含普通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等功能,南区包含实验教室、艺术教室、图书室、行政办公等功能,体艺楼则包含风雨操场、舞蹈教室、音乐教室育等。
3、 交通流线
便捷与安全是学校交通组织的重要原则,所以本校园实行人车分流。校园主入口位于南侧,临秀峰大道设置,这样利用18m的城市绿带进深,结合校园主入口结合大气的效果。车行出入口位于基地西侧母山路及北侧。基地内部沿建筑外围设置车行环道,有效避开了主要人流,同时满足基本行车要求及消防要求。地库入口位于基地西侧车行入口附近,为双车道出入口,方便可达。人行主入口设前广场。
4、 竖向策略
现有基地东侧,南侧,北侧,为城市道路,北侧为居民区,场地基本成水平态势,西北部较东南部稍高,约1.5m。在进行竖向设计时考虑到场地的这一特点,顺势而建。值得一提的是,本项目体艺馆利用原始地形高差,将食堂设置在负一层,西侧及北侧设置下沉庭院进行采光,这样设置将原本设置为食堂功能的体艺馆一层变为架空层,增加了学生的半室外活动空间。
三、单体建筑设计篇
1、单体建筑功能
1) 教学综合楼北区
教学综合楼北区设计,布局合理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经济紧凑,根据中小学生建筑设计规范,教学综合楼北区共6层,教学用房布置于2-5层,6层主要为教学辅助用房。教学楼为外廊式交通,廊道位于南侧,功能教室设置在北侧。这样设计的好处有两个,第一,南侧廊道即避免上课时南向太阳光的直射,又让学生下课在走道上活动时能沐浴阳光;第二,进入校园,迎面而来是教学楼走廊上的学生,让校园最亮丽的风景线展现在最适合它的位置上。
教学楼首层面向主入口及广场处设置入口门厅,门厅结合陈列室进行设计,两侧为教室。标准层设置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及教师休息室,北区总共能容纳1200名学生。
2) 教学综合楼南区
教学综合楼南区同样布局紧凑,平面呈现出L形的设置,共6层。南侧体块为内廊式布局,北侧体块为外廊式布局。综合楼主要包含展示功能、实验教室、科学教室、劳技教室、信息教室、美术教室,综合教室、校务办公及会议室,报告厅。
首层平面入口门厅位于东侧,临近校园主入口,由东向西依次为消防控制室,考场监控室,医务室,专业教室等功能。报告厅设置在实验楼靠北侧,阶梯型布置,共设置270个座位。二-四层主要为实验教室及专业教室。五、六层主要为校务办公。负一层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3) 体艺馆
体艺馆共2层,设置在校园主入口东侧,临200m田径场设置。
首层为架空活动场地,同时也包含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及广播室。架空场地可提供一个半室外的活动区,这个区可灵活设置,可布置乒乓球桌,同时可以举办艺术节的活动,用于学生展示作品。
二层为风雨操场,包含篮球排球合用的运动场地。同时可满足学生的年级大会。运动场一段设置舞台也可满足小型学校文艺汇演。
负一层设置食堂,可满足800名学生同时就餐,餐厅区域通过北向及西向的下沉庭院采光。
2、学校风格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上采用坡屋顶形式,这种形式为长郡教育集团指定风格。
为学生展现独特魅力的学习生活环境。将各体块通过高低错落、凹凸虚实等对比手法形成一组活泼、生动的建筑群。而标准教室的设置则让外立面充满了节奏与韵律感。
空间营造上,利用底层架空、室外楼梯等灰空间的设置,将景观引入建筑。
材料选择上,效果图呈现出红色砖砌的效果,希望能体现出建筑的历史感,让新校园有所沉淀。但实际建造时出于安全考虑,外墙砖若施工不得当容易脱落,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调整为基本色调以赭石,米白色真石漆为主。真石漆采用0.8cm的分缝条,每个砖的纹理为240mmX60mm错缝设置,这样尽可能模拟砖贴效果,最终形成的效果笔者比较满意。
3、消防设计:
1)地下防火分区及疏散距离:
项目地下室共1层,设自动灭火系统,主要功能为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下层高3.7M,主楼以下层高5.7M。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814.1㎡,分2个防火分区,共有停车位72个,设置1个7.2米宽汽车坡道出入口。设备用房为独立防火分区,设置自动灭火系统,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平米,设置有两个独立安全出口,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满足规范要求。车库共1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780.13㎡,车库内任意一点至疏散楼梯的距离小于60m。学校地下室停车位按15%建设充电设施,共有15辆。充电设施区设置独立的防火单元,每个防火单元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米,每个防火单元设置不少于两个安全疏散口。
2)地上防火分区及疏散距离:
教学综合楼北区,多层公共建筑,教学综合楼北区每层一个防火分区,一层4个安全出口,二层至六层各2个安全出口,安全出口宽度为600mm的整数倍,单个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于2500平方;疏散人数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计算。1#梯段净宽均为1800mm,2#楼梯间净宽为2400mm,首层均直通室外。防火分区最远疏散距离小于40米(教学综合楼北区为外走廊为疏散走道,且为封闭楼梯间疏散)。
教学综合楼南区,多层建筑,教学综合楼南区每层一个防火分区,一层8个安全出口,二层至六层各2个安全出口,单个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于2500平方;疏散人数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计算。1#梯段净宽均为1800mm,2#楼梯间净宽为1800mm,首层均直通室外
体艺馆,多层公共建筑,地上每层一个防火分区,一层5个安全出口,二层4个安全出口。地下一层分为3个防火分区,含喷淋,每个防火分区两个安全疏散口,单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1000平方。疏散人数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计算,1#梯段净宽均为1800mm,2#楼梯间净宽为1800mm,首层均直通室外。与地下室共楼梯间时,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每个防火分区最远疏散距离小于30米。
4、节能设计
校园建筑出于安全考虑,建筑采用内保温设计。
外墙保温材料为岩棉硅钙一体板。体艺馆钢结构屋面保温材料为岩棉板(A级材料),教学楼及综合楼坡屋面及部分平屋面保温材料为挤塑聚苯板(B2级材料)。架空楼板保温材料为岩棉硅钙一体板(A级材料)。
外窗采取6+12+6Low-E中空玻璃,传热系数为2.500 W/(㎡.K)。
5、绿建设计
根据《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政发〔2013〕18 号,项目设计目标定位为绿色建筑一星级。
四、结语
学校规划设计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发展。通过本次规划,我们以围合式院落为中心,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一个较为理想的学习场所。地下食堂的设计也有效解放了地上的建筑面积,增加了学生的半室外活动空间。学校建成后投入使用已2年,体艺馆的架空层使用频率非常高,经常举办校园的各类活动,这也是设计这些空间的初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立体校园,高密度校园被设计出来,校园空间较传统已有多样化的发展,而这些校园空间的创新也为教育空间带来无限可能。长郡开福中学整体的规划模式及地下食堂的设计在内地的校园设计中这是一次有效的尝试。希望将来能有更多高质量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