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触媒:口袋公园改造促进城市微更新——以郴州市口袋公园提质改造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口袋公园 城市微更新 城市触媒 郴州市
正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旧的城市物质空间与新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通过城市更新来改善城市物质空间,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推倒重来、大拆大建的更新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按照当代人的主观意愿剧烈改变城市风貌,但同时也会引发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容易引发诸多不确定后果。与之相对应的,对城市物质空间局部的、微小的改变结果更易于把控,而且这种微更新的过程更接近于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往往更能激发城市自身的能动性,从而带来更加积极的效益。
1口袋公园的概念和作用
1963年5月在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宰恩布润联合公司的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最早提出口袋公园的概念,它的原型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脱胎于“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的提议。
图1 佩雷公园平面图和全貌(引用自文献2)
佩雷公园通常被认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口袋公园,如图1所示,佩雷公园占地390m²(12m×32.5m),1967年建成,1999年重建。原场地是处于建筑物之间的一处停车场。视线焦点是后方一处6m高的跌水,跌落的水声很好地隔离了外部噪音。两侧的墙面上覆盖着常青藤。地面铺砌花岗岩块石,规则式种植17棵无刺美国皂荚,3.5-5m高的浓密树冠组成空间上界面,树荫下有供休憩的可移动、舒适的独立座椅,内部是一个避开城市交通流线、隔离噪音的围合空间,而路人看到的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空间。附近还有可以提供简单食物的特许经营店。
随后,在纽约等美国的其它大城市也相继涌现了类似的口袋公园,它们分布于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大多由城市中心区的边角空地,如废弃停车场等改造而成,它们选址灵活,不受面积限制,方便可及,成为富有活力和人性化的场所能够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2022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口袋公园”是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面积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之间,类型包括小游园、小微绿地等。
2城市触媒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触媒”是化学中的一个概念,又称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化学平衡,同时自身并不被消耗。由此概念加以延伸应用于城市设计领域,美国2位建筑师维恩·奥图和唐·洛干最早于《美国都市建筑——城市设计的触媒》一书中提出了“城市触媒”的理论概念。该理论认为,通过引入一些新的元素作为催化剂,影响到其他城市现存元素,可以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从而把催化剂中具有的优秀价值推广到更广泛的区域。
图2 城市触媒的工作原理(作者自绘)
城市触媒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化学反应过程,每个城市元素都可被视为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触媒元素最初作用于临近的其它城市元素,通过改变现有元素的内在属性或外在条件,使能量在不同的城市元素间相互传递,原始触媒点与新元素联合成更大范围的触媒点,层层递进引起“链式反应”,逐步由区域的激活到促进城市整体空间的持续更新。在参与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城市触媒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未知的过程,因此需要人为的加以控制和引导。
3城市微更新的触媒运行方式
城市微更新的触媒运行方式是一个策略性过程,可以分为3个步骤:选取触媒元素、激活完善触媒和控制后续触媒效应。下文以郴州市口袋公园提质改造为例,结合这3个步骤进行讨论分析,探讨城市微更新的触媒运行方式。
3.1触媒元素的选取
根据《郴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郴州市中心城区规划构筑“一城两区四组团”的空间结构,一城即中心城区,两区即以京港澳高速公路为界,划分的东、西两个城区,四组团即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北部行政商务组团、南部工业物流组团、中部公共文体组团、东部高新自贸组团。西城区北部行政商务组团城市建成时间早、人口密度大,城市物质空间与人们的生活需求矛盾较大,因此本文选取此范围内现有的10个口袋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这10个口袋公园的概况见表1。
表1郴州市10个口袋公园概况
序号 | 公园(绿地)名称 | 位置 | 面积(m²) |
1 | 路桥公司绿地 | 燕泉北路与龙泉路交叉口东北角,紧邻郴州路桥公司西侧围墙 | 917 |
2 | 交警三大队小游园 | 南岭大道东侧,原交警三大队西门入口两侧 | 1235 |
3 | 惠泽路口小游园 | 南岭大道与惠泽路交叉口以南附近,南岭大道西侧 | 2111 |
4 | 体育小游园 | 南岭大道与好美居路交叉口,人民路派出所西侧,郴州市第五中学北侧 | 2054 |
5 | 香雪桥头小游园 | 香雪路与振兴路交叉口,粥王店(餐饮)东南侧 | 904 |
6 | 天龙站小游园 | 南岭大道和万华路交叉口,天龙汽车站站前 | 1324 |
7 | 苏仙区人保小游园 | 苏仙北路西侧,临近福地广场,西临郴江河 | 916 |
8 | 冲口路小游园 | 冲口路西侧,临近冲口路与万华路交叉口 | 1548 |
9 | 香花小游园 | 青年大道北侧,临近香花苑(住宅小区)入口 | 736 |
10 | 龙泉路小游园 | 龙泉路东侧,临近龙泉路与骆仙路路口,中石油加油站南侧 | 464 |
如图3所示,口袋公园1位于两条生活型次干路(燕泉北路和龙泉路)交叉口,紧邻郴州路桥公司西侧围墙,周边多为住宅小区,且附近的临街商业较为成熟,人流量大,但是现状公园以观赏绿地为主,无任何休憩设施,利用率低,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市民不得已在花坛边坐憩,甚至背靠花坛边席地而坐。口袋公园4面积最大,位于人民路派出所西侧,紧邻郴州市五中,距同新建材市场步行时间不足5分钟,人群密度大,通过调研发现附近人群有强烈的集散、休憩、社会交往等活动需求,但现有的休息设施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口袋公园8面积较大,现状开放性较好,周边有多个大型居住小区,人流量大,通过调研发现,公园的郁闭度较大,且由于管理不严,公园后侧挡墙视觉效果较差,甚至有垦地种菜的现象发生,附近居民对于优化户外空间意愿强烈。口袋公园6位于天龙汽车站站前,天龙汽车站规划近期向城市外围搬迁,故口袋公园6宜与汽车站整体规划,不宜单独进行提质改造。其余口袋公园人流量相对较小,不宜选做基础触媒点。
图3 旧城组团10个口袋公园的位置图
因此,将1、4、8这3个口袋公园选为基础触媒点,打造特色明显、功能完善、充满活力的口袋公园。
3.2激活和完善触媒
确定合适的触媒元素后,需通过一定的方法策略对其进行激活完善,以口袋公园作为触媒点,通过自身活力的激发,逐步影响扩展到周边完成触媒效应,并扩大触媒的影响范围,进而触发连锁反应。
一般来说,口袋公园必须为成年人提供座椅区,条件合适的为儿童提供活动区,通过鼓励人们活动和交流,进而触发更多种类的活动。落实到场地的具体内容为:场地1,保留现状地形和长势良好的红叶碧桃,作为特色植物,选择在红叶碧桃稀疏处打破现状规整的花池边,向内拓展活动空间,利用高差设置带靠背的座椅,地面增加桃花花瓣的特色铺装,对后方的围墙进行美化,增加装饰窗和跟桃花有关的诗词,提升文化内涵,打造“桃影花园”。场地4,围绕现状大乔木,拆除可能影响植物生长的现状花池,增设架空木平台,利于场地排水,避免积水,利用四周高差布置景观台阶,打造下沉式的交流空间,在一侧布置黑板墙和趣味性的互动景墙,吸引儿童参与活动。场地8,上层乔木生长茂盛,郁闭度较大,适当移除部分生长状况较弱和密度过大的乔木,保证视线的通透性,适当增加铺装面积,扩大活动空间,增加休息座椅、健身器械、小型儿童游乐设施,对后方的挡土墙进行美化,加强对公园的养护管理,避免出现不文明行为。
图4 口袋公园1、4、8(由上往下)现状和改造意向
3.3控制后续触媒效应
选取基础触媒点并激活完善后,针对后续触媒效应的控制也非常重要。在参与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城市触媒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未知的过程。因此需要合理的控制指导,保证触媒效应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第一阶段是对整个城市的绿地系统及公共空间进行科学规划,立足充分的社会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市民的生活需求,发现市民生活需求和城市物质空间之间存在的矛盾,一方面是根据市民的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对现有的口袋公园进行提质改造,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城市的边角空地,建设更多的口袋公园,挖掘更多的潜力触媒点。第二阶段是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因为口袋公园的分布具有随机性,可能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通过慢行系统将它们连接起来,方便人们到达,便于利用,同时串联口袋公园和其它公共空间,科学引导触媒效应的发展方向,形成合理的城市公共空间布局体系。最后阶段,在城市触媒效应的作用下,布局合理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影响至其它城市系统,并随着市民的广泛参与而不断更新变化,从而改变城市环境,实现城市更新。
4讨论与分析
城市更新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对城市物质空间局部的、微小的改变结果更易于把控,而且这种微更新的过程更接近于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看似投入少、影响小,但是带来的改变是切实存在的,只要选取合适的触媒点,加以激活和完善,并对后续的触媒效应加以控制和引导,就能有效激发城市自身的能动性,从而带来更加积极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向荣.城市微更新[J].风景园林,2018,25(04):4-5.
[2]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04):47-53.
[3]崔柳,赵宇婷,李东宸.城市微空间更新与城市触媒效应关联性设计实验研究——奉贤南桥镇口袋公园更新设计国际竞赛实录[J].中国园林,2020,36(08):47-51.DOI:10.19775/j.cla.2020.08.0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