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措施
正文
城镇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水平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形势下的建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群众对于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以装配式施工工艺的产生和应用,可以提高建筑工艺的应用效果。装配式建筑施工主要是将各部分部件直接交给专门的工厂来进行生产,生产后将部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以此来实现项目的精细化和规模化建设,保证建设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
1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优势
1.1有利于实现对成本的控制
城镇化进程推进速度不断加快,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各种不同类型建筑项目在建设时的规模较大,精细化水平也比较高,建筑市场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对良好,市场竞争逐渐朝着白热化趋势转变和发展。施工项目单位不仅可以寻求技术突破,而且不得不将目光放在成本管理和控制上,在这种形势下,国外已经演变出相对比较成熟的装配式建筑体系,提前对建筑构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利用流水线等方式进行生产[1]。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利用组装和加固的方式保证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有序开展,避免材料过度消耗,同时还可以降低作业难度,对现有工序进行完善和优化,保证生产中的水力、电力以及人力等资源得到有效控制,尽量减少成本投入,以此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增长。
1.2有利于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施工技术的合理利用,可以保证企业在运行时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主要是在工期上可以得到及时缩减,同时对工程项目建设难度进行完善和优化。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整体工程展开模块化处理,传统施工技术在应用时部分施工环节被优化,且批量生产和组装的流程,会促使整个施工流程更加有序,相互之间会产生影响,避免由于前期作用不到位而引起严重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施工效率[2]。企业在单位时间内可以保证各项工程的有序开展,优化施工中投入的人力及物力资源,对于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来说,可以实现双向或者三项工程同步操作的情况。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大,这种优势特点就会越明显,这也意味着企业在日常运营和发展中可以实现多个项目的同时施工,以此来保证企业运行效率的提升。
2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
2.1管理理念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施工技术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在施工时仍然会选择利用传统钢混结构来形成有效监管,所以与装配式建筑工程相关的经验并不是很匹配。即便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指导性文件并不是很完善,在各项施工环节部分施工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整个项目建设进度被延误,甚至无法保证项目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由于其现有管理机制与施工现状严重不符,所以在具体管理时自身管理理念方面无法满足具体要求,建筑企业作为施工中的主体,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遵循与时俱进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利用。
2.2管理制度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施工技术的应用要求普遍比较高,所以必须要对施工环节展开精细化管理,这样才能够促使项目建设进程得到有效推动。企业在对管理制度进行编制和落实时,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对装配式建筑过程进行不断深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采取有针对性对策,保证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位[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管和控制,促使项目建设构建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在施工现场涉及到的构件种类较多,体量也比较大,如果缺少符合要求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很有可能会造成施工现场过于混乱等情况。所以必须要展开系统化管理,保证后续各环节施工全面有序开展,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不同施工环节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对符合要求的管理制度进行编制和落实,这样能够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以此来达到良好的管控效果。对施工质量以及效果形成有效监管,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得到提升。
2.3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其自身思想观念以及专业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影响,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起步相对比较晚,缺少专业化团队对其形成有效监管,导致各方面管理经验严重不足。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现状,对于计算机技术提出要求普遍比较高,可以体现出与传统建筑工艺之间比较明显的差距[4]。所以多数人员仍然选择利用传统管理方式,无法打破现有的管理局限,导致施工项目的建设效果受到不良影响,对于整个行业发展也会造成严重限制。在管理装配时,建筑施工时,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学习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为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提供人才支持。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措施
3.1工程设计的完善和优化
建筑工程项目在建设时对施工设计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实现高效合理利用。更重要的一点是对吊装作业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在结构层面上对建筑工程进行拆分处理,确定不同构件的基本形状以及规格,这样能够对构件执行吊装以及安装作业时的具体要求展开深入分析,保证吊装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在现阶段各项设计工作开展时,需要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展开深入了解,保证塔吊、吊车等型号和功能参数的准确性,确定各部分人员配置以及人员作业需求等,以此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吊装作业的全面有效推进,为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保证。塔吊在应用时需要对吊装重量上限以及安全预制等展开深入分析,为其配备安全可靠的管理措施,确定吊装作业在执行时的基础范围,对建筑周边环境形成有效保护[5]。在对吊装设备进行选择和利用时,尽量选择出厂时间比较短,同时运行情况相对良好的设备,这样能够保证设备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2提高对构件作业的重视
构件一直以来都是构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所以对构件相关作业流程必须引起足够关注和重视。在设计构件规格以及参数之前,需要以3D技术为基础,对三维模型进行科学合理的构建,对三维模型当中的建筑各节点等展开设计分析,并且确定受力大小,将其作为基础对模型进行拆分,并且实现对构件的合理设计。除此之外,要确定构件具体位置,在构件设计时,要对构件各种点位的预留等展开综合分析,促使构件生产时的可行性得到提升,尽可能降低生产难度,以此来形成对构件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3.3妥善处理好施工中的重点、难点
3.3.1转换层预留钢筋施工
为了保证后续连接作业的全面有序开展,对转换层楼面进行施工时,应当在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前提前对钢筋进行埋设。针对预留钢筋的高度以及相关位置精准度等妥善处理,在后续混凝土浇筑作业开展时必须要缓慢进行,避免个别位置出大量混凝土之后,导致钢筋出现严重的位移。必要时可以提前为预留钢筋制作定位钢板,在固定之后安排专业人员进行仔细检查,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看护,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效果。
3.3.2预制板吊装施工
预制叠合板吊装施工时,通常是以4点吊装的方式为依据,但是在起吊速度上应当尽可能缓慢,并且利用防止叠合板损坏的方式,在高度达到0.3米之后,不能够继续提升高度。针对叠合板的角度进行调整,或者对其定位之后进行安装施工时,吊装时应当尽可能避免相互碰撞,否则叠合板势必会出现严重的断裂问题。在安装完成之后要针对内部钢筋进行焊接,保证钢筋得到有效固定,在预制墙板吊装施工时通常会以两点吊装或者四点吊装的方式为主,在吊装牵引绳索上一般都是直接利用钢丝绳可以达到良好的牵引效果。如果预制墙板的长度超过5米,需要将吊装钢筋辅助起吊,这样能够保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在其调试必须要保证其垂直度和平稳度。吊装钢丝绳与构件的相对位置也要提前做好处理,保证两者之间的夹角可以控制在60度以上。在墙板吊装到具体操作面上之后,需要利用人工方式将墙板直接移动到指定安装位置上,利用垫片等方式促使底部维持良好的水平状态,并且将预留钢筋精准的插入到灌浆套管的内部,在整个调整过程中,可以对斜支撑等方式进行合理设置,以此来实现对墙板水平度和垂直度的控制。预制板吊装施工,如图1所示。
图1 预制板吊装施工
3.3.3套筒灌浆施工
套筒灌浆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实现与预制墙板之间的有效连接,在施工前期需要对所用浆料的性能以及封堵现状等展开深入了解,并且做好前期的检查,保证套筒在连接钢筋时的位置及长度等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确定各方面基本参数可以满足现有的规范设计要求。在预制墙板固定或者矫正作业完成之后,必须要利用砂浆灌浆封堵住灌浆缝,需要注意的是封堵的宽度通常控制在2~3cm范围内即可。在封堵时尽量避免砂浆对套筒下口造成严重堵塞,在注浆作业开展时,可以利用分层顺序进行推进,禁止两个接口同时灌浆。只有保证灌浆泵处于正常稳定运行状态,才能够将灌浆管的端头插入到注浆孔当中,如果排浆孔被浆液灌满,那么这意味着该仓位已经完成,灌浆所有孔径都有浆液溢出之后才能够开展后续的施工作业。套筒灌浆施工,如图2所示。
图2 套筒灌浆施工
4结语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属于新兴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范围比较广。为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时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保证施工技术的作用落实到位,需要工程设计、施工人员等对核心技术展开深入了解,严格按照规定的流程和基本要求,保证各环节施工的有序开展,加强对各环节施工重点、要点的管控力度,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631-632.
[2]刘亮.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33):91-93.
[3]李耀光,张兴旺,张宇航,戚正存,杨树鹏.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2,7(21):76-78.
[4]曹坤.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智能施工安装中的应用[J].绿色建造与智能建筑,2022(11):47-49.
[5]邢超雲,王薇,干申启.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住宅建设管理研究——以北京市某装配式住宅为例[J].住宅科技,2022,42(05):4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