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进展初探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结构鉴定;加固;改造
正文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许多建筑企业为了能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也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都开始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升级改造。由于建筑工程具有工期长、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所以建筑企业都会将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可以使自身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改造工程时,需要将技术与质量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使施工过程更加科学合理。但由于建筑企业在进行改造工程时缺乏相应的技术与经验,所以在对其进行改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通过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鉴定可以及时发现建筑物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加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1建筑结构鉴定常用方法
1.1概率鉴定法
概率鉴定法主要是以建筑物的可靠性指标为基础,以概率学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建筑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失效概率,来确定建筑物是否符合使用要求。根据建筑结构鉴定的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可靠性分析,从而判断建筑物的安全性。但是概率鉴定法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建筑物的性能、环境等因素不能准确地确定,因此在应用概率鉴定法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首先,概率鉴定法对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指标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工程中不同的建筑结构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环境因素,因此建筑结构可靠性指标也有所不同。其次,虽然概率鉴定法对建筑物进行了可靠性分析,但其并没有考虑建筑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失效概率。例如当建筑物处于寒冷地区时,由于温差较大建筑物会产生大量裂缝和收缩变形等问题,因此在建筑结构鉴定时,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在不同环境因素下的失效概率和可靠性指标[1]。事实上,建筑结构可靠性鉴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例如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环境温度和湿度、建筑物本身质量和材料性能、施工质量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此外,由于建筑结构类型多样、结构材料类型复杂等原因导致其可靠性指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鉴定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尽量避免概率鉴定法中存在的局限性。另外,由于不同地区和国家对于建筑物可靠性指标有不同标准和要求,因此在选择概率鉴定法时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1.2经验鉴定法
经验鉴定法是指通过对以往同类建筑物的结构鉴定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经验性判断结论的一种建筑结构鉴定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设计文件、图纸等资料较为齐全且无明显施工质量问题的建筑物。
第一,建筑结构的特点与现场条件的关系:建筑结构复杂多样,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方法。在进行建筑结构鉴定时,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建筑物的使用年限、设计文件等。此外,还应该对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施工质量、使用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建筑物。
第二,现场鉴定时的基本条件:在进行建筑结构鉴定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现场情况。例如,房屋存在质量问题、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裂缝等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建筑结构鉴定,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建筑结构鉴定。在确定需要进行建筑结构鉴定之后,还要对建筑物的建筑材料、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经验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鉴定方法,但其鉴定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如果经验鉴定法与实际情况不符,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伤害[2]。
1.3实用鉴定法
1)检测内容:房屋的结构类型、构造及连接,以及裂缝和其他损伤情况;2)现场检测内容:房屋的外观质量,如表面状况、有无变形、倾斜、裂缝等;3)现场检测内容: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构件配筋;4)检测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构件进行全面检测,分析和判断构件的现状与使用条件;5)计算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和现场检查情况进行计算,并依据相关规范对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做出评定。建筑结构鉴定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有必要,可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检测项目。对于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应按现行标准的规定进行,鉴定人员应结合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来确定房屋结构的安全性等级。6)鉴定结论: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构件的具体状况和相关标准对建筑结构安全性进行评估。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建议。建筑结构安全鉴定是建筑质量检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3]。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这也给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带来了很多困难和挑战。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工作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工作,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建筑结构安全鉴定制度,同时,必须不断创新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2建筑结构改造技术方法
2.1混凝土加固方法
混凝土加固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灌浆和粘贴加固两种,灌浆加固是通过化学浆液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它的优点是施工方便,适用性强,操作简单。缺点是材料成本高且有一定的腐蚀性,适用于受拉区强度低或缺陷严重的混凝土结构。粘贴加固是通过粘贴碳纤维布等纤维复合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刚度的方法,优点是材料成本低,适用性强,适用于受弯、受拉和受剪等情况。灌浆加固法主要有环氧树脂灌浆和玻璃纤维灌浆,环氧树脂灌浆加固法一般用于混凝土强度偏低、有裂缝、钢筋锈蚀的情况。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如果出现钢筋锈蚀问题,需要先将锈蚀的钢筋除锈后再进行粘贴加固。环氧树脂灌浆加固法施工简便,操作简单,且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但缺点是加固后的结构变形较大,而且对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要求较高。玻璃纤维灌浆加固法是通过对玻璃纤维布进行粘贴加固,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的一种方法,虽然该方法是一种新型材料,但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建筑结构的钢筋锈蚀严重,需要先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再进行加固。建筑结构鉴定常用方法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房屋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建筑结构鉴定是对建筑物进行检测、评估和鉴定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4]。如图1:
图1 建筑主体结构加固
2.2钢结构加固技术方法
在对钢结构进行加固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是加大截面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原结构上增加新的受力构件,从而起到增强原结构承载力的作用。这种方法适用于梁、柱等主要承重构件的加固;其二是外包钢法,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在原结构上包钢,从而达到提高结构承载力的目的。在对钢结构进行加固时,需要利用专业设备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测,通过检测结果来判断其是否可以达到加固要求。如果检测结果不合格需要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例如如果检测结果是梁顶、柱顶和节点处存在变形现象,则需要进行局部加固如果检测结果是构件强度不足,则需要采取加强柱截面的方法,如图2:
图2 建筑钢结构加固处理方法
2.3增大截面加固技术方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其特点是施工简便,使用材料少,能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增大截面加固法是通过增大被加固构件的截面面积来提高其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增大截面法一般包括表面粘贴法、高压注浆法和灌浆套压法等几种方式。1)表面粘贴法是将增大截面剂涂抹在被加固构件的表面上,使其与构件的混凝土表面发生粘结力,从而达到提高构件承载能力的目的。其适用于对混凝土构件的外包型钢、预应力张拉、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修补等方面。2)高压注浆法是将增大截面剂注入到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中,并通过压力将其压入到钢筋周围,从而提高构件的强度。其适用于对受压区混凝土的修补,如混凝土结构、构件、桥梁、涵洞等方面。3)灌浆套压法是在混凝土受压区加一层灌浆套,进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板及柱等受力构件的承载能力[5]。
2.4建筑砌体结构改造技术方法
对于房屋的砌体结构改造,需要首先对原有的房屋进行拆除,并对其内部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等结构进行加固,使其能够与原有的房屋相连接。在加固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与相应的施工方案,使其能够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同时也需要在加固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其能够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当采用拆除原有结构重新构建新结构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详细地检测,并结合检测结果来确定其是否符合新旧建筑之间的连接要求。另外,需要在新旧结构之间进行连接时,采用灌浆料等材料对原有结构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在新旧结构连接后还需要对原结构进行相关强度测试工作,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当原建筑为砖混结构时,需要对原有的砖墙进行加固,并将混凝土梁与原有砖墙相连接,可以保证建筑主体砌体结构的加固效果,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受力稳定性,避免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产生安全隐患。
3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鉴定和加固改造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在进行建筑结构改造技术应用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改造技术,确保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同时也需要对原有的结构进行详细地检测,使其能够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在进行建筑结构改造技术应用时,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与相关规范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作业。
参考文献:
[1]刘会影,刘瑜惠,汪杨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对措施[J].居业,2019,137(06):15+18.
[2]丁士超.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对措施[J].居舍,2019(05):1.
[3]郑福根.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应对措施[J].江西建材,2018,239(14):5-6.
[4]姜元.浅析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J].居舍,2018(24):73.
[5]宫宪祥,李振霞.探究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技术的进展[J].居舍,2017(2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