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过程中医患关系的优化和技巧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吴志翠

永靖县中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护理过程中医患关系的优化和技巧,为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改善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时段为2023年1月-2023年6月,选择该时段内本院儿科收治的104例患儿为探究主体,经信封法分组,涉及52例对比组和52例研究组。两组患儿均运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同时运用沟通协调护理,调查两组患儿配合度、家长满意度情况、医患关系融洽率。结果:研究组患儿配合度高达94.23%,家长满意度高达96.15%,医患关系融洽率高达98.08%,患儿配合度、医患关系融洽率及家长满意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价值(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运用沟通协调护理具有显著价值,可提升患儿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同时还可提升医患关系融洽率,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提高。


关键词

儿科护理;医患关系;优化技巧

正文


儿科病房不仅是医院满意度较低、医疗纠纷较多的科室,护士面对的也是各种困难和挑战,儿童往往难以表达和描述自己的病情和需求,而护士需要与家长沟通交流,掌握患儿的影像变化和状态,才能及时对症处理和护理。此外,父母对孩子的保护和紧张情绪也让护士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存在困难,许多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病情心有余悸,因此需要特别的关注和关爱。在这种情况下,护士需要更加细心、耐心、温柔和有同理心,以满足父母的需求和安抚他们的情绪。为促进儿科护理中医患关系融洽率及护理质量提升,本院特将儿科在20217-20227月期间所收治的104例患儿纳为研究主体,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儿科在2023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4例患儿为探究主体,研究分组方式为信封法,组别包括对比组、研究组,分别有52例。对比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2923;年龄为1-6岁,均龄(3.50±0.82)岁;病程为3-14d,平均(8.50±1.79d。研究组中男女患儿比例为2824;年龄为1-6岁,均龄(3.50±0.78)岁;病程为4-13d,平均(8.50±1.83d。通过SPSS23.0软件比较两组资料,未见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在治疗疾病期间均采取基础护理干预,例如为家长讲解疾病知识,促进认知水平提升,同时依据病情为其提供心理、用药、饮食指导。研究组患儿同时运用沟通协调护理,具体内容为:(1)提升沟通能力。在护理患儿时,护士需要关注和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相关信息,以便为患儿和家属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治疗方案。由于患儿本身无法完全表达自己的情况,我们需要充分倾听家属的反馈、询问、观察和沟通,从而获取患儿的相关背景、病史和治疗进展等信息。在沟通过程中,需要注意语气和措辞的使用。护士应该避免过分使用医学术语或者过于专业化的语言,以免让家属和患儿感到困扰和不适。同时,护士也需要保持自然、真诚的语气和态度,以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家属的配合度。在交流和沟通中,我们通过友好的谈话和有效的细节观察,建立与患儿及家属的信任关系,从而获得足够的信息量,更好开展护理服务。(2)合理运用沟通技巧。在患儿生病期间,家属经常会出现心理失控的现象,因此,护士需要在工作中积极关注和理解家属的情绪变化和实际需求,与他们进行开放、诚实、有效地沟通和交流,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开导。护士需要为家属解释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规划。此外,在创建护理计划的过程中,护士需要关注并尊重家属的决策和意见,以获得他们的认可和配合。护士需要借助自身的情感与智慧,积极引导患儿家属,帮助他们想正确认识疾病和治疗方案,并激发他们的信心和勇气。

1.3观察指标

(1)患儿配合度。依据患儿表现分析,标准为不配合、基本配合、完全配合。(2)家长满意度。通过自制问卷表(100分)分析,涉及不满意(0-59分)、一般满意(60-89分)、非常满意(90-100分)。(3)医患关系融洽率。统计两组医患关系融洽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通过“[n/(%)]”表示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价值。

2结果

2.1患儿配合度分析

1显示,研究组患儿配合度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价值(P0.05)。

1患儿配合度分析[n/(%)]

组别

不配合

基本配合

完全配合

配合度

研究组(n=52

35.77

1936.54

3057.69

4994.23

对比组(n=52

1019.23

2038.46

2242.31

4280.77

 

--

--

--

4.307

P

--

--

--

0.037

2.2家长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比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家长满意度评价[n/(%)]

组别

不满意

一般满意

非常满意

满意度

研究组(n=52

23.85

1834.62

3261.54

5096.15

对比组(n=52

917.31

1936.54

2446.15

4382.69

 

--

--

--

4.981

P

--

--

--

0.025

2.3医患关系融洽率

研究组医患关系融洽率高达98.08%,对比组医患关系融洽率为86.54%,研究组患关系融洽率显著高于对比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4.875P=0.027)。

3讨论

相较于其他科室,儿科具有较强的特殊性,所关注的主要是出生后到青春期前的个体,其疾病特点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不同护理和治疗。儿童的体格特征与成人不同,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评估。例如,儿童的体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呼吸和心率也可能与成人略有不同。且儿童一般缺乏成人的心理抗压能力,在病情发生时更容易出现害怕和焦虑。此外,在儿童患病后,家长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担忧情绪,不良情绪严重时可影响正常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和协助,有效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

护患沟通属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措施,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且该关系的协调情况对医院儿科整体护理活动的良性运转、护理质量存在重要影响。将沟通协调护理用于儿科护理中,能够加强医生、患儿家属、护理人员间的沟通,可促进诊疗项目顺利实施,能够妥善处理护患关系,可满足患儿、家属护理诉求,有利于提高儿科整体形象以及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运用沟通协调护理具有显著价值,可提升患儿配合度及家长满意度,同时还可提升医患关系融洽率,可促进儿科护理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小博.中职护理专业儿科护理学实训课标准化流程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209(21):23-25.

[2]赵明.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0):375-376.

[3]金国慧.儿科关键环节护理管理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9):83-84.

[4]欧图红.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20):164+166.

[5]何玉琼,骆媚芬,李爱文.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08):178-179.

[6]赵荣一.人性化护理管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效果评价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