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中的公共设施布局优化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林杰华

云浮新区综合服务中心 云浮市 527100

摘要

城乡规划中的公共设施布局对于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合理的公共设施布局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城市功能的均衡发展。然而,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公共设施布局存在供需不匹配、分布不均等问题,亟需优化。本文从公共设施布局现状入手,分析城乡规划中布局优化的具体策略,以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城乡规划;公共设施;布局优化

正文


引言:目前,我国城乡人口、空间正处于快速变动重组之中,城镇化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公共服务水平作为衡量城镇化健康发展、反映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早在 “十二五” 重要议题中就提出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发展,此外政府职能也逐渐转向公共服务型。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关乎民生的公共服务水平,才能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一、城乡规划中公共设施布局的现状分析

(一)设施供需不匹配问题突出  

在城乡公共设施布局中,供需不匹配是常见问题。由于城市发展节奏较快,人口流动频繁,导致某些区域的公共设施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和新建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往往滞后,居民无法享受完善的公共服务。同时,部分老城区由于人口密集,公共设施难以拓展,供需矛盾愈发突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实现。

(二)公共设施布局分布不均  

城乡区域内的公共设施布局呈现不均匀状态,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心区域设施密集,而边缘和城乡结合部设施稀缺的现象。在城市中心,公共资源相对集中,如医疗、教育、文化设施充足;而在远离中心的地区,居民需长距离通勤才能享受这些服务。这种布局的不均衡性导致资源浪费,加大了城乡差距。布局的不均衡不仅影响到边缘地区居民的生活便利性,也不利于城市的整体和谐发展。

(三)设施类型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需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设施的需求日益多元化。然而,当前城乡公共设施类型较为单一,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传统服务设施,缺乏能够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多功能设施。例如,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人健康娱乐设施等多功能服务设施较少,无法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生活方式的需求。这种设施类型的单一性制约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的提升。

二、优化城乡公共设施布局的策略

(一)推行集约化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推行集约化布局是提升城乡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公共设施供给水平的重要手段。集约化布局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整合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功能,以降低建设成本并节约土地资源。例如,采用高层建筑或多功能复合体来容纳教育、医疗、文化等设施,使居民能够在同一空间享受到多样化的服务,既方便又高效。集约化布局还可以避免过度扩张的“摊大饼”式城市扩张,减少生态用地被侵占的情况。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区,集约化布局可以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同时满足居民的便捷生活需求。在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实施集约化布局同样重要,可以通过构建小型社区服务中心将公共服务集成在一起,降低分散服务的成本。此外,集约化布局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将更多资金用于服务设施的内部提升,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功能完备的生活支持体系。

(二)实施分区分级布局,满足不同区域的多样化需求  

分区分级布局能够针对城乡区域差异实现因地制宜的资源配置,从而满足多样化需求。针对城市中心、高密度区域,可构建高等级公共服务网络,涵盖大型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以满足人口集中的高需求。与此同时,在城乡结合部和人口较为分散的农村地区,可规划基础性的公共设施,以便居民获取生活的基本支持。例如,农村地区可以优先建设基础的医疗站、社区服务中心、便民超市等,尽量减少长途通行的需求。通过这种分级布局,能够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的差距,提升社会均衡感。分区分级布局还应当考虑到不同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对潜力较大的区域可优先引入一些次高等级的服务设施,使城乡居民在短距离内享有均衡的公共资源,逐步推动城乡服务一体化发展。

(三)优化交通连接,促进设施间的便捷互通  

优化交通连接是提升公共设施可达性、实现城乡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针对公共设施布局相对分散的情况,可通过改善道路设施、增设公共交通线路、优化换乘点等方式,提升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例如,在城乡结合部和乡村地区,可增设直达市区的公交线路或建设微循环巴士系统,以便于居民快捷抵达医院、学校、购物中心等主要设施。城乡规划还可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合理布局停车场、换乘中心等,方便居民换乘。智能交通调度系统可以实现实时路况监控和车辆调配,避免高峰期的拥堵现象。此外,还可考虑在主要公共设施附近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使居民在短距离内轻松到达目的地。这种交通网络优化能够有效解决“设施在而不可达”的问题,提升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四)引入多功能公共设施,适应居民多元化需求  

随着居民对多样化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多功能公共设施的引入在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多功能公共设施整合了教育、休闲、健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群体的多元化使用需求。例如,综合社区中心可以包括图书馆、健身房、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中心等,使不同群体能够在一个场所内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空间,既节省了设施建设的成本,也提高了使用率。通过多功能设施布局,可以有效地集约化土地资源,减少资源浪费。此外,多功能设施还可以根据区域需求灵活调整,比如在年轻人集中的地区增加科技类教育设施,而在老年人口较多的地区增设健康服务和休闲活动区域。多功能公共设施的布局优化,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居民的社交互动,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社区凝聚力,从而推动城乡生活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城乡规划中的公共设施布局优化不仅是解决当前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推行集约化布局、实施分区分级策略、优化交通连接和引入多功能设施,能够使城乡公共服务更高效便捷,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璐.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规制分区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24.

[2]丁波. 城乡规划中的公共利益分析[J]. 住宅与房地产, 2024, (36): 34-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