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研究

期刊: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DOI: PDF下载

杨中鑫

320902198303041057

摘要

工程造价面临多种风险。政策法规变动影响计价依据与成本;市场波动使材料、人工价格难测。设计缺陷或变更增加费用,施工中的质量、进度问题也会抬升造价。应对策略包括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如头脑风暴法识别风险,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评估风险。同时,通过合同管理合理分担风险,加强项目全过程造价监控,确保造价处于可控范围,提升项目效益。


关键词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工程项目规模的日益扩大,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工程造价风险贯穿于项目的各个阶段,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可能导致成本超支、工期延误、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深入研究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概述

1.1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概念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的过程。它旨在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将工程造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1.2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在工程项目中,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能够提前识别可能导致成本增加的风险因素,如材料价格波动、设计变更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或应对,从而避免成本超支。工程造价风险与项目的进度、质量等方面密切相关。例如,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风险不仅会增加工程造价(如赔偿费用、停工损失等),还会影响项目的进度。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减少这类风险的发生,保证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

2.工程造价风险的来源

2.1项目决策阶段的风险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可行性研究存在偏差,如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技术方案不可行等,将导致项目投资决策失误。例如,某房地产项目在可行性研究中高估了当地的住房需求,项目建成后出现大量空置房,导致投资无法收回,工程造价无法得到合理的回报。投资估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如果投资估算过高,可能导致项目失去竞争力;如果估算过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

2.2项目设计阶段的风险

设计方案的优劣对工程造价影响巨大。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可能导致材料浪费、施工难度增加等问题。例如,某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梁柱截面过大,增加了混凝土和钢材的用量,从而提高了工程造价。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如果业主需求不断变化或者设计单位自身的失误,可能导致设计变更频繁。每一次设计变更都可能引起工程造价的变化,如重新计算工程量、调整材料和设备的选用等。

2.3项目招投标阶段的风险

不同的招标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项目。如果招标方式选择不当,可能无法选择到最合适的承包商或供应商。例如,对于一些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项目,如果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可能会吸引很多不具备相应技术能力的企业参与投标,导致评标困难,最终选择的承包商可能无法满足项目要求,增加工程造价风险。投标单位在投标报价时可能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恶意低价投标、不平衡报价等。恶意低价投标可能导致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偷工减料、索赔等方式弥补损失;不平衡报价则可能使业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价格调整的风险。

2.4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

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进度安排不当、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都会增加工程造价风险。例如,施工进度安排不合理,导致工期延误,增加了人工、材料和设备的租赁费用。同时,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可能导致材料浪费、设备损坏等问题,提高工程造价。建筑材料和设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价格可能发生波动。如果在合同中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条款,价格上涨将增加工程造价,价格下跌则可能影响供应商的积极性。例如,钢材价格在项目施工期间大幅上涨,而合同中约定由施工方承担价格风险,这将导致施工方的成本增加,进而影响工程造价。

2.5项目竣工阶段的风险

竣工结算时,如果工程量计算错误、套用定额不合理或者费用计取不当,将导致工程造价结算不准确。例如,在计算某建筑的外墙抹灰工程量时,由于计算方法错误,多计算了工程量,从而使竣工结算金额偏高。如果工程验收不通过,需要进行整改,这将增加额外的费用,影响工程造价。例如,某环保工程由于污水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未能通过验收,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增加了工程造价。

3.工程造价风险识别方法

3.1专家调查法

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思广益的方法。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项目管理人员等在一起,针对工程造价风险进行自由讨论,激发大家的思维,尽可能多地提出风险因素。例如,在某大型桥梁建设项目中,通过头脑风暴法,专家们提出了地质条件、气候影响、施工技术难度等多个风险因素。

德尔菲法是一种匿名调查的方法。通过向专家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专家对工程造价风险的意见,然后对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和反馈,经过多轮调查,最终确定风险因素及其重要性程度。例如,在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三轮调查,确定了地下管线迁移、周边建筑物保护等重要风险因素。

3.2流程图法

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流程,绘制详细的流程图,从项目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到竣工各个阶段,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在施工阶段的流程图中,可以分析出施工工艺选择、材料采购、人员管理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在流程图的基础上,对每个环节的输入、输出、活动等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风险因素。例如,在材料采购环节,输入的材料规格、质量要求等可能存在风险,输出的材料价格、供应时间等也可能存在风险。

3.3检查表法

根据以往工程项目的经验和相关标准规范,建立工程造价风险检查表。检查表中列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内容。例如,在检查表中列出“设计变更”风险因素,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为较高,影响程度为较大。按照风险检查表对工程项目进行逐一排查,确定项目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在某住宅建设项目中,利用检查表排查出施工阶段存在“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风险因素。

4.工程造价风险应对策略

4.1风险回避

当项目的风险过高,超出了项目相关方的承受能力时,可以选择放弃项目。例如,某海外建筑项目位于政治不稳定、战乱频繁的地区,项目面临的政治、安全等风险极高,企业经过评估后决定放弃该项目,以避免可能遭受的巨大损失。

如果项目的某个方案存在较高风险,可以改变方案以降低风险。例如,在某山区公路建设项目中,原方案采用深挖高填的方式,存在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经过重新设计,采用隧道和高架桥相结合的方案,降低了风险。

4.2风险减轻

在项目实施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材料采购前,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稳定材料价格,预防价格波动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监控,发现进度偏差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控制工期延误风险;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控制质量风险。

4.3风险转移

购买工程保险是一种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施工企业购买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等保险产品,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通过工程担保,如投标担保、履约担保、预付款担保等,将风险转移给担保方。例如,业主在招标时要求投标单位提供投标担保,在中标单位违约时,可以从担保金中获得赔偿,降低自身风险。

4.4风险接受

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小,影响程度也较小时,项目相关方可以主动接受风险。例如,对于一些小型项目中的轻微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主动接受。当风险无法回避、减轻或转移时,只能被动接受风险。例如,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如地震、洪水等,项目相关方只能接受由此带来的损失,并在后续项目实施中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影响。

5.不同阶段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措施

5.1项目决策阶段

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对项目的技术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提高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性。例如,在房地产项目决策前,对当地的人口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住房需求结构等进行详细调研,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采用科学的投资估算方法,充分考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如土地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用、设备购置费用等,确保投资估算的合理性。例如,在工业项目投资估算中,根据设备清单详细计算设备购置费用,并参考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确定其他费用。

5.2项目设计阶段

通过方案比选、价值工程等方法,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例如,在建筑设计中,运用价值工程对不同的建筑布局、结构形式等进行分析,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建立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制度,明确设计变更的审批流程。例如,规定设计变更必须经过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方同意,并对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进行评估和控制。

5.3项目招投标阶段

根据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合适的招标方式。例如,对于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承包商参与投标。建立完善的投标报价评审制度,对投标单位的报价进行详细评审,识别和防范不平衡报价等不规范行为。例如,通过分析投标报价的单价构成、总价与单价的合理性等,发现并纠正不平衡报价。

5.4项目施工阶段

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例如,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材料浪费和设备闲置时间。在合同中约定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的风险分担条款,如采用可调价格合同或约定价格调整的条件和方法。同时,建立材料和设备价格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价格变化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质量检验检测,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例如,在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定期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检测,保证混凝土质量。

5.5项目竣工阶段

认真核对工程量,严格套用定额,合理计取费用,确保竣工结算的准确性。例如,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项目,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进行结算,避免多算或少算工程量。在竣工前,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确保工程质量、功能等符合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例如,在建筑工程竣工前,对建筑的外观、内部装修、水电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结束语

工程造价风险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工程造价风险的来源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的风险识别、评估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并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风险,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蓉.建筑工程造价的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策略[J].今日财富,2024,(28):4446.

[2]张秀山.公路工程造价全风险管理分析[J].今日财富,2024,(17):810.

[3]王子男.工程风险管理对造价控制的影响研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智慧施工与规划设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浙江江南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2024:3.

[4]何沛霖.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793794.

 


...


阅读全文